王珞丹拖欠工程款被强制执行
回溯至2012年,知名演员王珞丹在北京昌平区购置的别墅,因豪雅公司的装修工程引发了公众的关注。那时,王珞丹的父亲王卫星在未取得一系列必要证件的情况下,便与豪雅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关于合同、工程质量和巨额款项的纷争。
在豪雅公司完成了施工后,因种种原因,王珞丹方面未组织验收,这也导致了工程款的支付问题。原告声称总工程款高达156.43万元,但只收到了55万元,拖欠的款项高达百余万元。面对这样的拖欠,豪雅公司不得不提起诉讼。经过漫长的诉讼过程,最终在2021年10月,法院作出了判决:王珞丹及其父需连带支付豪雅公司工程款30.96万元。豪雅公司也要返还部分款项并支付工程修复费用。这一判决结果在一审和二审中均得到了维持。
那么,这场纠纷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呢?由于施工前未取得合法证件,法院认定《工程施工合同》无效。这也成为了双方争议的关键点之一。对于这一判决,双方各有说法。王珞丹方面称豪雅公司的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房屋无法验收。而豪雅公司则坚持认为王珞丹方面长期拖欠款项。王珞丹的父亲已按判决将款项汇入法院账户,并提出豪雅公司因被吊销营业执照和失信问题导致债务履行受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王珞丹被列为被执行人,但并未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且关于执行裁定书的问题也引发了双方的争议。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合同纠纷,它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部分网友对王珞丹作为高收入演员拖欠款项的行为表示质疑,也有人认为这场纠纷源于施工质量或合同漏洞。无论如何,这一事件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建筑工程合同中必须重视资质合规性,法律对于无证施工有着严格的约束。
至于金额的差异,原告诉求的101.43万元与法院判决的30.96万元之间的差额,是法院根据无效合同的折价补偿原则,并结合双方互负债务(如豪雅公司需返还部分款项)进行的综合裁定。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3月,关于这一案件的后续进展尚未有公开信息。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场经济纠纷的解决过程,更是公众对于法律、道德和明星社会责任的一次思考。希望这一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