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案例_世界未解之谜

虚假广告案例

未解之谜 2025-04-18 17:38www.bnfh.cn世界未解之谜

在食品与保健品领域,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酵素话梅、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被包装成具有神奇功效的“减肥神药”,声称含有特殊成分,实则添加违法物质。在云南,某公司通过宣传单和微信群宣称骆驼奶粉适合“三高人群”和“糖尿病患者”,暗示其有医疗作用,被罚款10万元。而在北京,某公司在微信公众号上将普通食品宣传为具有“调节血脂”“溶栓”等功效,也因此被罚款15万元。

保健品的虚假治疗功效问题同样严重。河南某公司通过伪装成“专家”的视频,宣称保健食品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被重罚122.48万元。在广西,一些商家广告中的普通商品如“艾草被”“失眠贴”等,也被宣传具有减肥、治疗失眠等神奇功效,这些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并受到行政处罚。

在医疗与医美领域,虚假医疗效果宣传层出不穷。北京某医美机构在直播中谎称胶原蛋白产品受到明星使用,并虚构了某种超声治疗仪的国内唯一认证,这样的宣传手法被罚款20万元。武汉某医疗公司发布的代孕广告,使用“最权威”“亚洲顶尖”等虚假词汇,也被重罚80万元。

在药品广告方面,一些公司更是胆大包天。深圳某科技公司将未经审批的药品广告植入评书机,夸大治疗效果,被罚款76万元。上海某公司违规发布处方药广告,未在指定的专业刊物上刊登,也受到了处罚。

在其他领域,虚假宣传同样猖獗。比如房地产领域的虚假宣传,使用如“首创者”“最大最高端”等词汇来夸大宣传。还有商家发布免费测算手机号吉凶的广告,宣扬封建迷信思想,被认定为违规广告。以及广西某企业虚构“积分兑换商品”活动,诱导消费者参与消费,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虚假宣传行为。

这些违规宣传行为严重误导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于这些行为,相关部门给予了严厉打击,并施以高额罚款。如医疗领域的代孕机构被罚80万元,食品领域的某公司因虚假宣传保健食品被罚122.48万元等。这些高额罚款是对违规企业的有力警示,也是对市场秩序的有力维护。希望各企业能够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上一篇:张庭夫妇转战马来西亚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