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诛灭曹爽的时候为何曹魏等忠臣都支持?
在曹芳正始十年的历史舞台上,一场关乎曹魏政权未来的重大事件悄然上演——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这场变革一举消灭了曹爽集团,为司马氏家族后来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在变革中,许多曹魏忠臣以陈泰为代表,都选择了支持司马懿诛灭曹爽呢?
历史的脉络中,司马懿作为曹魏的元老,早在曹丕时期便是托孤大臣。到了曹芳时期,他更是四朝老臣,功勋卓越。他计败关羽、数胜东吴、三退诸葛亮、平定辽东,为曹魏立下了不世之功。他是当之无愧的曹魏忠良,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相比之下,曹爽凭借皇族身份与司马懿并肩辅政,但威望不足以服众。曹真上台后的做法,将司马懿闲置,独掌权柄,无疑激发了众多曹魏老臣的不满情绪。
燕王曹宇,作为曹操之子曹冲的弟弟,其辈分和名声都胜过曹爽。曹爽却利用宫廷近臣将曹宇逐出京师。这一举动无疑在曹魏皇族和忠臣中引起了广泛的非议。而曹爽专权期间,对内排斥异己,屡改制度,使得朝廷乌烟瘴气;对外则穷兵黩武,为了建立自己的军功而进攻蜀汉,结果导致魏军大败,损失惨重。
更为严重的是,曹爽在专权期间得罪了不少人,包括元老重臣、曹魏宗室以及郭太后。正始八年,曹爽将郭太后迁往别宫软禁,这一举动无疑惹怒了众多朝臣。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他马上得到了郭太后的支持。曹爽在内外政策上的重大缺陷以及他的贪污纳贿行为,使得很多正直的大臣都对他颇有非议。
内外交困的曹爽,最终在司马懿的诛灭行动中落败。而对于许多曹魏忠臣来说,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权臣的陨落,更是一个为曹魏未来着想的机会。他们选择了支持司马懿,希望他能带领曹魏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平陵之变不仅是一场政治变革,更是一场关乎曹魏命运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