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人辜鸿铭怪癖:偷夺手帕闻摸女人的小脚
辜鸿铭,字汤生,自称慵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非凡的才华,成为清末民初的杰出人物。他号称“东西南北人”,又别署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是一位深受世人尊敬的翻译家。
尽管辜鸿铭曾留学海外,但他内心深处却坚守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痛恶西服,倾心于满清服饰,尤其钟爱小脚女子,认为那愈臭愈显其美。当时中国女子的裹小脚风俗,是他特别着迷的文化现象。那布条裹就的小脚,散发着令人无法形容的味道,辜鸿铭却沉醉其中。他甚至需要嗅闻那独特的臭脚味,才能文思泉涌,挥毫泼墨。他的小脚太太,脱去裹脚布,坐在他身边,让他一边品味那独特的味道,一边写下流传后世的佳作。
辜鸿铭的怪癖不止于此。他热爱逛妓院,尤其喜欢收集的手帕,各色各样的手帕常被他藏于怀中。上课时,他毫不介意学生因他用手帕揩鼻涕而窃窃私语或嬉笑。有时,他还会在帕中藏上花生,边讲课边享受这颗小小的零食。
这位怪人却有着崇高的目标。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孔孟哲学,他运用流利的英文写作,传播中国文化。他的演讲《春秋大义》在六国饭店一票难求,甚至票价高于当时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他的声望不仅在华人世界,也在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有句流传甚广的话:“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林语堂曾评价辜鸿铭出类拔萃,是“人中铮铮之怪杰”。这位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拥有十三博士学位的学者,以其贯通中西的学识和英文写作的特长,赢得了孙中山和林语堂的赞誉,被誉为“中国第一”。
在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辜鸿铭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坚守传统的勇气,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的故事和成就,如一部生动的史诗,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