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果农偷日本葡萄
事件背景
近日,韩国果农种植的“大黄玉”葡萄因其独特的外形和色泽,与日本知名的“微醺”葡萄颇为相似,引发了关于品种盗用的争议。这种葡萄在韩国市场售价不菲,每串的价格高达6万至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25至485元。韩国媒体大肆宣传其为“引进品种”,然而日本富士新闻网等媒体经过调查后指出,韩国果农实际上是透过非正规渠道获取种苗,属于“偷种”行为。
韩国果农的辩解
面对外界的质疑,韩国果农及经销商坦然承认“大黄玉”葡萄确实源自日本。他们辩称,历史上的日本也曾从韩国“借走”许多品种资源,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有果农直言不讳地表示,日本的葡萄种植技术更为先进,而韩国因在某些技术领域相对落后,才选择了直接“偷种”。
日本方面的反应
研发者的愤怒:日本的“微醺”葡萄研发者对韩国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践踏。
媒体与官方态度:日本媒体则毫不留情地批评韩国混淆了“引进”与“偷窃”的概念,并揭露了韩国果农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种苗的事实。
类似争议的延伸
这并不是韩国首次涉及“偷种”日本葡萄品种的事件。之前就有多次类似案例:
阳光玫瑰葡萄:韩国以日本未申请专利为由,未经许可便种植了这一品种。
浪漫红宝石葡萄:韩国农户通过网络购买渠道获取种苗,并以较低的价格销售。经DNA检测证实,这些种苗的基因与日本原产品种完全一致。
日本的法律应对
为了阻止种苗的外流,日本在2021年修订了《种苗法》。新法规规定,未经许可携带种苗出境将面临刑事处罚。日本公布了1975种受保护品种,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阳光玫瑰”。
现状与影响
尽管有了新的法规,但截至2024年,韩国仍然存在一些通过注册商标、使用不同语言名称等方式来规避日本法律的行为。这些争议不仅加剧了日韩两国民间的对立情绪,也暴露了国际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漏洞。这一事件不仅仅是农业技术的问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历史遗留问题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