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在东京留学几次转专业:最终走向文学创_历史记录

郁达夫在东京留学几次转专业:最终走向文学创

历史记录 2025-03-29 09:14www.bnfh.cn历史故事

郁达夫,一位风华正茂的十八岁青年,步入了东京一高的预备班,与成仿吾、郭沫若等人结下了同窗之谊。他们的脚步,一年后迈向高中,再过了三年,跨入了大学的殿堂。

钟敬文的《忆达夫先生》与郭沫若的《论郁达夫》为我们揭示了郁达夫在东京帝国大学的岁月。1918年,他怀揣留学深造的梦想,渴望学业有成后为祖国效力。现实的骨感让他无法随心所欲地选择专业。他从充满希望的医科部辗转到法学部,再到经济学部。尽管如此,他并未被繁琐的学业所困,相反,他利用大部分的时间沉浸在欧美小说的海洋中。

时光荏苒,1920年,成仿吾已在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学习了三年。他选择放弃毕业考试,于4月1日提前回国。而郭沫若,因听觉的缺陷感到医学的枯燥,决定与成仿吾一同归国。

求学的失意唤醒了郁达夫内心深处的焦虑,他意识到自己的阅读计划尚未完成。每次走进帝大图书馆,他都会从书架的第一栏开始,整批借出书籍。阅读完毕后,他又从之前结束的地方继续借书。就这样,他的小说知识达到了广博的境界。

在书信的往来中,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等人共同创建了文学团体“创造社”。而当他的小说《沉沦》奠定其在文坛的地位时,他在帝大的阅读之旅并未结束,直到1922年获得经济学学位后才回国。

善待失意并非易事,需要智慧与勇气。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跳出自我,找回自身的潜能与力量。郁达夫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求知,不断超越自我。他的经历,是每一个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人的缩影,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上一篇:明光宗朱常洛为求长生:竟食女人经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