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是唐代宗大历年间的一名进士。他的仕途起步于弘文馆校书郎,因在“书判”科考试中的出色表现,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
建中四年,因“泾原兵变”爆发,赵宗儒为父服丧后,仍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司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贞元六年,他受命主持考功工作,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升降公平精当,不畏权势,得到了唐德宗的赞赏。
此后,赵宗儒一路晋升,历任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右庶子等职,成为宰相。他坚守道义,除勤于“奉朝请”外别无他求,赢得了德宗的嘉许。
在元和年间,赵宗儒历经多场变故,但仍以忠诚与智慧服务于朝廷。他出任荆南节度使,有效管理戍卒;又历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河中节度使等要职。他在任内表现出色,但也因擅用专供的钱被罚去一个月的俸禄。
赵宗儒在长庆年间再度担任吏部尚书等重要职务。他对音乐有深入研究,不敢违抗太常寺的规定,展现了他的严谨与尊重。当唐敬宗遇弑时,他担任大明宫留守,表现出坚定的忠诚。
在晚年,赵宗儒受到唐文宗的重视,被问及治国之道。他的建议被文宗赞赏并采纳。虽然他因年迈被特许不行跪拜之礼,但他仍选择上疏请求致仕。
大和六年,赵宗儒以司空之衔致仕。同年九月二十一日,他逝世,享年八十七岁。他的贡献和品质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获赠司徒,谥号“昭”。
赵宗儒是一位忠诚、勤勉、公正、严谨的官员。他的一生都在为朝廷和人民服务,他的事迹值得被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