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忠臣陈求道壮烈的一生:仁义比命高_历史记录

北宋忠臣陈求道壮烈的一生:仁义比命高

历史记录 2025-03-23 13:38www.bnfh.cn历史故事

陈求道,宋代官员,字得之,咸宁人。他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其先祖伯宣公是汉代有名逸士。在北宋时期,永安镇西河桥畔的官宦人家中,陈康民是知名富户,而陈求道则是其家族的杰出代表。

陈求道才华横溢,道德文章皆称俊美。他在徽宗宣和年间成为进士,后出任鄂州通判。他志洁行高,勤政爱民,言论犀利,因此被朝廷擢升为谏议大夫。宋徽宗称赞他“道德文章,为文臣之高手;协赞大议,乃社稷之功臣”。

建炎元年,金主遣使奉册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在新帝登基之际,陈求道等少数朝臣拒绝朝贺。当陈求道听到张邦昌僭位的消息时,他悲愤不已,泣不成声,坚守忠诚之心,拒绝屈服于新朝。此后,他因高风亮节备受推崇。

建炎元年四月,张邦昌请太后传谕天下拥立康王为帝。在抗金派大臣的拥立下,康王即位并任命宗泽为开封留守。面对开封一带官兵的军粮短缺和河溃口的问题,陈求道被任命为都水监使者。他亲率民工日夜奋战,成功堵洽溃口,解决了京都之危。然而壮志未酬的他因种种原因弃职归里。

陈求道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影响深远,“仁义”二字在他心中重于生命。他曾著《仁书》,强调仁者天下之公理的重要性。在乱世之中,他多次迁徙以避战乱。最终因坚守道义而惨死于叛军刀刃之下。他的事迹令人敬佩和缅怀。陈求道一生以仁义为本以忠孝为先舍生取义可谓死得其所其高风亮节和爱国精神被后人代代相传成为历史的佳话。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守道义和忠诚追求正义和公平的精神永载史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