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蚂大举入侵青岛海域
物种:白泥蚂(经氏壳蛞蝓)
白泥蚂,这一科学名称为经氏壳蛞蝓的软体动物,属于壳蛞蝓科。它们主要在渤海、黄海等海域活跃,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生长速度和腹腔内牙齿发达的特点。这种生物以蛤蜊、牡蛎等贝类幼苗为主食,值得注意的是,白泥蚂体内含有毒素,不可食用,误食甚至可能引发人体过敏。
入侵动态概览
在2022年7月,青岛胶州湾海域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白泥蚂活动,渔民的单日捕捞量惊人,达到了近千斤。这一事件导致部分养殖区的蛤蜊苗遭受重大损失,损失比例超过三分之二,经济损失累计达数百万元。而到了2025年3月,胶州湾海域再次面临白泥蚂与海星的双重威胁,单次捕捞作业的清理量接近3吨,显示出白泥蚂种群的活跃态势。
生态与经济双重影响
白泥蚂的活跃不仅对海洋生态造成威胁,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损失。它们直接捕食蛤蜊、牡蛎等经济贝类的幼苗,严重破坏了养殖生态链。以2022年的事件为例,部分养殖户因为白泥蚂的入侵损失了数千亩的贝类苗,单户损失高达数百万元。
防治措施的挑战与
目前,青岛市采取了应急清理措施,允许养殖户在限定区域使用地笼网、底拖网等工具集中捕捞白泥蚂及海星,以控制其种群密度。长期应对这一挑战仍然艰巨。白泥蚂作为本土物种,无法采取“灭绝式”治理。关于白泥蚂的生态习性研究仍不足,目前尚无高效防控手段。
现存问题与未来展望
尽管我们对白泥蚂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空白需要解决。自1934年发现以来,关于白泥蚂的繁殖规律、暴发诱因等关键信息仍然不明确,这使得预测和阻断其暴发周期变得困难。由于白泥蚂不可食用,捕捞后的处理成为了一个挑战,无害化处理增加了养殖户的负担。目前,防治工作仍以物理清理为主,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白泥蚂的种群动态,并推动相关的生态学研究。
白泥蚂的活跃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一物种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