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没有意料到
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没有预料到不断分封土地会让周越来越弱小呢?
因为其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秩序。西周取代商朝之前的核心地盘是宗周,即以首都镐京为中心的关中。周武王发动讨商纣王战争,商朝灭亡。周武王把原来商朝王畿一部分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即邶国。剩下部分封给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然后把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人都封为诸侯。周武王去世后,儿子成王继位,当时还很年幼,由周公辅政。不久后武庚联合东夷和十多个商朝旧属叛乱。周公率军征讨历经三年,灭掉五十个国家。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难以掌控东方。于以洛阳为中心营建成周,驻军八师。周公考虑到武庚三监之乱的教训和商朝旧属、蛮夷的威胁。于是开始分封,一下分封了七十一国,宗室姫姓占了五十三国。管、郇等国是周文王的儿子,邗、晋等国是周武王的儿子。凡祭等国则是周公的儿子孙。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商朝旧势力,二是为了防御其他民族。
西周直接控制地盘宗周和成周。也就是王畿之地,这个是不分封建国。其他地盘分封给宗室子弟和功臣。其目的就是为了拱卫周天子。当时才灭商,需要宗室子弟都坐镇。正如汉初一样,郡县封国并存。郡县由中央直接管辖,封国由刘姓子弟。周朝也是如此,直接掌管宗周和成周,其余地盘分封。因为远方,周朝的控制力弱,鞭长莫及。当时周朝控制的地盘称为华夏。但在此之外生活着非华夏的众多蛮夷。东边称为东夷(淮夷),北边为北狄,西边为西戎,南边为南蛮。
西周当时直接控制宗周,成周两块经济好人口众多的地方。诸侯有义务向周天子进贡、定时朝见述职、随天子征伐等。如果有诸侯没有完成他的义务,那周天子就会问罪。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就是说诸候一次不来朝见就削爵,两次不来朝见就削减诸候的地盘,三次不来朝见就会派六师军队去打。西周在宗周和成周都驻扎着军队。
在实行分封制的,伴随着宗法制。即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也就是宗法制。在宗法制下,宗族中分为大宗、小宗。小宗存在的目的就是拱卫大宗。比如周天子是大宗,他的庶兄弟就是小宗。在诸侯国里面,那国君就是大宗,其他庶兄弟是小宗。分封制其实是宗法制的延续。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兄弟,那就是诸侯国。诸侯国也是如此,国君直接撑控一部分土地,剩下土地分封给庶兄弟,也就是卿大夫。再往下的庶兄弟就是士。
我在前面讲过分封制的目的就是维护统治。周朝虽然灭掉商朝,但对于偏远地方恩威未施,加上四周都是蛮夷。分封制诸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让他们跟蛮夷人去争去抢,有诸侯拱卫,宗(成)周才能安然无恙。西周原本的地盘是宗周,灭商后又为了更控制商遗民营建成周。一开始的分封是类似于后世王朝给牛给种子让农民去开垦,然后你得向我交税。那些土地以前是属于商朝或者臣服商朝的诸侯和蛮夷。例如姜太公因功受封齐侯,封地是营丘。然后姜太公带着周天子给的任命书去上任。营丘的人凭什么要认你?有两兄弟扬言“我们不为天子臣,不做诸侯官,自己耕种粮食吃,自己掘井饮水,自食其力,不求名不求利。”姜太公以他们是害群之马杀掉。
姜太公才到营丘,莱国就来抢营丘。莱国的人都是淮夷。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后来周成王也派周公率军大举征伐淮夷。鲁国也是如此,国君伯禽率军征讨徐戎。周成王又给了姜太公一个合法征伐大旗。“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人、诸侯违反了规定,你齐国可以代替我(天子)讨伐他们。其实就是空头支票。打铁还得自身硬。姜太公在齐国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于是齐国越来越强。加上周成王授与的征伐权,齐国扩充地盘,成为大国。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莱国一直到春秋末年才被齐国所灭)
西周初期分封的其他诸侯差不多都是如此。主要是防御东夷(淮夷)、北狄、西戎、南蛮。由于后来西周衰弱,周幽王又在立储问题犯了错误,以至于首都被戎人攻破。周平王不得已东迁至成周洛阳。周平王大笔一挥把赐岐山以西的土地给秦襄公。还立誓,只要能驱逐犬戎人。岐山至丰河的土地也归秦国。岐丰之地就是后来的关中中部,咸阳西安一带。岐山以西除天水是秦国的,其余皆是犬戎。岐丰之地又让犬戎所占据。所以说周平王只是给秦国画了一个饼而已。秦国历经数代人心血把周平王画的饼变成真饼。
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能直接撑控的土地只有成周六百里而已。虽然不是很大,但也是称得一个大国。周平王去世,继位的周桓王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于是周平王下葬一事拖了七年,还是去求鲁国给点钱才能下葬。后面的几代周天子都因为没钱下葬,求鲁国帮忙。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反被一箭射伤,周天子权威荡然无存。东周后期的土地要不让诸侯侵占了,要不就是赏赐给诸侯了,说是赏赐其实跟给抢了差不多。周惠王时晋文公请求死后以天子礼下葬,周惠王不答应,只得赐土地给晋文王以平息。后来周襄王弟弟造反,晋国帮忙平定,事后周襄王把河内之地赏赐给晋国。说是赏赐,跟抢差不多。秦国灭周,只有人口三万。
周武王、周公是何等聪明的人岂能不知道。但这是后世子孙的问题。他们要解决目前的问题。但当时所分封的都是宗周成周之外的土地,这是要跟商朝遗民和四夷去抢。周朝失去宗周之地后也没有去收复失地,秦国用了百年时间收复。周天子一代不如一代,没有进取之心。反观诸侯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威胁下逐渐强大。正如刘邦分封刘氏诸侯也是一样的问题。刘邦立侄子刘濞为吴王,让他镇住江东人。刘邦摸着刘濞的背讲“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可见刘邦还是有先见之明。
因为中国有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历史,所以分封制这个概念,历来就被人看成是一种非常愚蠢的体制。不少人都误以为,分封制就是国王割自己的肉在喂诸侯,然后被喂饱的诸侯把自己给推翻了似的。但其实,这种理解是本末倒置了,误解了真实的分封。
并且,分封制也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一项制度,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包括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大英帝国,实际搞的也是一套类似分封制的封贡体系。
先解释一下西周为什么搞分封。因为西周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它原本只是一个西垂小国,臣服于商朝。当商朝衰败后,它乘机推翻了商朝,并取代商朝,成为天下各个部族、方国所承认的中央王朝。这个就很像近代欧洲的英格兰,原本只是一个小国,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杠把子西班牙帝国。如果靠硬实力,英格兰不是西班牙的对手,所以英国女王非常睿智的想到了拉拢海盗为自己卖命。英女王将海盗收编,让他们以“皇家海盗”的身份去世界各地抢劫,英国为其庇护,给这些海带一个避风港。作为交换筹码,海盗也要把抢来的东西按比例上供给女王。这也等于是说,英国女王空手套白狼,它除了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外,其实什么都没干,获得的利润却是极大的。
了,被收编的这些海盗里面肯定也有不老实的,肯定也有跟英国女王对着干的。从整体上来看,英国收编海盗获得的好处要远远大于付出。这就是分封制的一种变异体,虽然没有列土封疆,但相当于是列土封疆。
扯远了,回到西周。周武王在灭商后,虽然他变成了天下共主,很多地方,西周的军队并没有去占领。这些被蛮夷占领,或被商朝遗民占领,或者根本就是无主之地的土地,单靠西周的势力想去全部占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划算的。空着这些土地也很浪费。放任商朝遗民,也是不理智的。
那么,应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这些土地不浪费呢?是的,就是分封制!
还是拿英国举例,英国人在全世界的扩张过程中,究竟有多少殖民地是靠英国政府来直接殖民的?恐怕微乎其微吧。很多地方的殖民统治其实靠的是商业团体,比如东印度公司之类的商团。英国国王授予他们权限,让他们在海外殖民扩张,如果碰上了搞不定的野蛮人,英国政府替他们“伸张正义”。但作为回报,这些商团需要给英国政府纳税。他们纳的税,其实就像是西周时期诸侯国给周天子的上供。(有一些区别,但本质是一样的)
综合以上之论述,可以还原出当时周天子分封的历史背景
当年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原先东方,东北的诸多方国(商朝的坚定盟友),以及中原殷商故地,因为民族习惯,宗教信仰,与西周不同的势力还有很多。这些残余势力都是西周潜在的敌人,周朝没有能力一一去灭掉,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派遣诸侯,在这些不服自己的国家的旁边建立新的,忠于周天子的国家去监视他们,然后让周天子派出的诸侯,用周人的习俗教化原先商族的百姓。这样一来,原本不服的势力渐渐被驯服,成为周朝的子民。所以西周的实力不是变弱了,而是变强了。
,可以这么说。周天子分封的这些诸侯国及盟国,成为了周天子的有力支柱。没有这些诸侯的支持,西周可能早就被推翻了,就像当年周武王灭掉商朝一样。
后来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楚国的挑战,也像当年周武王挑战商纣王一样。不一样的是,西周灭商朝时,没有诸侯替商朝撑场子。而楚国挑战周天子时,当年被分封的诸侯国们都站出来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正是因为齐国、晋国这些诸侯打败了楚国,迫使楚国承认周天子的权威,所以周朝才能又苟延残喘四百年。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诸侯国,周朝是不是也会跟商朝一样,仅仅一个牧野之战就能将其颠覆。
至于周天子丧失的权威,其实跟分封制的关系不大。周幽王时期,国家动荡,犬戎来攻,周王室主动放弃自己在陕西的大批领地,东迁洛阳,实力大不如前。这是周王室自己作死,赖不着分封制,也赖不着齐国、楚国、晋国这些新兴诸侯。毕竟大家都需要找大腿傍,以前周天子实力强,大家都傍它;现在周天子实力很弱,大家自然要去傍强者,很正常的现象。
这个情况,也可以拿英国来举例。当年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为什么都要傍它?因为英国实力强嘛,远比这些土地面积大于它的殖民地都要强。后来大家为什么又不傍英国了?因为英国自身的实力衰退,不能再保护各国了。所以大家就都去傍新兴的强者——美国。
而搞笑的是,正如齐国、晋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一样,美国以前也是英国的前殖民地。齐国、晋国乘周天子衰落的时候崛起,美国也乘英国衰落的机会,搞翻了英国人的霸权。所以说现在的英国,就跟当年的西周是一样的。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原来的大哥变成了原来小弟的保护国。
周天子之所以搞分封,是因为西周本身的实力不够强导致的,也是受当时的生产力所限制的。如果西周有实力直接统治,它会直接统治,就如后来的秦朝一样,直接建立郡县制,搞大一统的管理模式。问题是西周没有搞大一统的实力,也没有实行大一统管理的生产力,它就只能选择当时最适合它的管理模式——分封制。
换一个角度再来看这个问题,如果西周不搞分封制,结果会如何?它会死的更惨!
因为土地是不动资产,土地就放在那里。谁占有土地,谁就是地主。西周没有能力占地,自然会有其它势力会去占。如果大把的土地被对手占去了,周天子是不是会死的更惨?这就好比英国不去占殖民地,自然会有大把的国家会去抢。谁抢的土地多,谁的势力就大。把资源扔给别人,是不是很蠢?诚然,后来的殖民地纷纷抛弃了宗主国,这只能说明后来的管理者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时代变化,没有制定更准确的制度。后来分封制的破产,不能赖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人。毕竟,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来个吐槽,咱们中国人在历史上并不乏殖民开拓的精神。没有这些人的开拓,哪有后来的中华文化圈?只不过后来的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这种殖民主义当做了异类,看作是反叛者,尤其是到了某些个朝代,统治者居然把海外移民当做敌人,这是不是傻啊?
题目所问的这个问题,如果放到三千年前“周灭商”的历史大背景下,答案便不难得出了。
西周的“制度”,包括“分封”在内,是武王和周公等,充分吸取了殷商由强转衰的历史教训而做的“重大变革”。
殷商是什么“制度”,概括地说,是靠武力征服的“万邦来朝”的“松散联邦制”。从甲骨卜辞中可知,当时的“方国”,大约有数百个,相互之间没有血缘联系也没有隶属关系——打仗打服了就归顺、就进贡、就听从调遣指挥;,这些方国,很可能“一言不合就退群”,比如“土方”,与殷商时好时坏,算下来至少打了好几十年仗。
如此,殷商的“疆域”始终是个“未定之数”,忽大忽小,这要看周边的方国与之关系如何。
殷商之前的夏代,大致也应该是这样。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几乎囊括了原来夏商的全部“疆域”。
武王和周公,确切说主要是周公,采用了完全与殷商不同的治理“制度”,概括说,其主要就是以“温暖的血缘关系”代替了夏商“冷冰冰的征服关系”,这就是“分封制”。
西周,实行了“分封亲戚”的办法。
一是将姬姓兄弟和子孙分封到各地,一共是五十五个诸侯国;二是将与周族姬姓通婚的有功异姓贵族分封了十六个诸侯国,姜太公是其中一个,分封到了齐国。
从最初设计来说,“分封”不是瓜分周朝的疆域,而是“分封亲戚,以屏宗周”,这七十一家诸侯,都是周天子的代理人,是全部归属天子一人所有的土地的实际“管理人”和“使用者”。
这就是《诗经》所说的“敷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武王和周公认为,靠这种“温暖的血缘关系”,是保证周族“家天下”的最好办法。
西周,实行了“兴灭继絶”的办法。
所谓“兴灭继絶”,就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据《礼记》《吕氏春秋》和《史记》载,西周初年,封神农之后于“焦”;封黄帝之后于“蓟(或祝)”;封唐尧之后于“黎”;封虞舜之后于“陈”;封夏禹之后于“杞”;封成汤之后于“宋”。还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式商容之闾,委任前朝遗老遗少当官,等等。
这是为了证明周族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宽宥厚道”。这一招,亦被后来的若干王朝继承使用过。
西周,实行了“柔远能迩”的办法。
“柔远”,是“怀柔远人”,就是对远方的“蛮夷戎狄”“通婚”和“会盟”。直到唐代魏征奉敕所撰的《九成宫醴泉铭》,仍然吹嘘太宗李世民“始以武功一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可见此举影响深远。
“能迩”,是亲善近邻,使之不对周朝形成威胁。
从上面三大办法来说,武王和周公,不能不说很动了脑筋,也确实下了功夫。
具体到“分封”,如何保证诸侯们能够乖乖听命于周天子,武王和周公也是相当“深谋远虑”策划了一番,这就是与“分封”配套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确定的是天子之位和诸侯之位以致士卿大夫之位如何传承——即“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以及“大宗小宗”的制度。
“礼乐制度”,即是对“尊卑长幼”所立的严格等级规定,又是一种“洗脑”的极好教育方式。
可以说,看起来,西周的制度,似乎已经设计的“天衣无缝”。就此,可以去看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他认为,西周的制度,是天底下最完美的制度,胜过“共和”,所以他要“复辟帝制”。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武王周公没有想到两点——
第一,是“温暖的血缘关系”并杜绝和限制不了王室内部的争权夺利,“三监之乱”和后来的弑父杀兄争夺天之之位都是他们始料未及的;第二,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开辟新的土地以及由此而来的诸侯、卿大夫不甘心当“二地主”而要自己成为真正的“大东家”的欲望是不可遏制的。
,“柔远”也抵不住天灾,气候变化必然是游牧部落内侵。
里外夹攻,这才使西周延续了二三百年之后,就已经衰微了。
在周朝建立之后,它采用的是分封制,这种制度在我们今天的人看起来问题很大,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它会使得周朝变得越来越弱,越来越弱,今天我们社会当中的中学生都能看透的问题,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看不透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一代人只能看到一代人的东西,这种制度其实在当时并不是特别的落后,正相反,这种制度在当时是一种相当先进的制度,所谓分封制是指将一定地盘封给王公贵族,这个王公贵族的范围是指宗室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周天子将土地分给他们,他们就享受可以在这土地上建国的权利,这些个诸侯国有公国也有子国,比如说后来特别出名的楚国,楚国就属于那种子爵国,而著名的齐国,他就被封给了当时的姜尚,也就是姜子牙,这是一个功臣,封到的是一个伯爵国,那么一个典型的公爵国是什么呢?是周公旦的封国,那就是姜子牙的齐国旁边的鲁国。
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个分封制,他的偏向是偏向那些和自己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人,那些功臣那些古代帝王后代,他们得到的地区和地位都是相对不那么重要的。有人也许要提出异议,楚国国土那么大,却是一个子爵国,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就是齐国的爵位没有鲁国的爵位高,那为什么鲁国的国力要弱于齐国呢?关于这些问题,我们继续来聊一聊,分封制对诸侯的规定义务——就如同我刚刚所说的诸侯可以得到权利一样,诸侯也需要承担分封制下规定的义务:诸侯需要按时交纳贡赋、朝觐述职,随从周天子作战,这么一看是不是觉得分封制也没那么糟?可问题是,为什么后来分封制下的周王室越来越弱了呢?
在当时分封制刚刚建立的时候,西周王室通过分封,将自己的国土划分了很多,会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还有古代帝王后代,它划分很多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给很多诸侯,这些地方有的甚至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把这些地方给这些诸侯,需要这些诸侯要自己去开拓,这就使得分封制在早期可以起到拓展国家疆域的重要积极作用。
周王室的这种设计其实是比较合理的,用专家的话来讲,这就形成了一种众星拱月般的格局,可以维持王稳定统治,使得周王朝非常的稳定。而由于它们自身的王室子弟都分封到的是一些好地方,为了照顾他们这些自己人嘛,很正常。
那些被分到边缘恶劣地区的他们需要不断的磨练自己,不断的征讨周边的蛮夷,久而久之,双方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那些宗室子弟长期在中原地区得不到磨练的机会,这些本该起到拱卫周王室最核心的实力在不断下降。
这种情况出现后,其实如果周王室依旧保持对周边诸侯的武力优势,还是能够压制的住的——还是能够强迫诸侯继续服从义务的。但问题是,周王室自己的实力也在大幅度下降,他甚至连自己老家的西戎或者说是犬戎这种少数民族都开始压制不住了,我们讲春秋战国的出现是因为西周末年幽王烽火戏诸侯,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周幽王根本就没有什么烽火戏诸侯的事情,他只是军事实力已经比不上诸侯了——压制不了诸侯了。当时的一个诸侯国申国直接勾结犬戎,里应外合一举击杀周幽王,拿下首都。
而这都是当年设计这个制度的人所没有料到的,这很正常,因为这个时候分封制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了,能维持几百年的制度,不能算他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后来继承这个制度的人,从来就没有什么万无一失,流传万年的制度,泥古不化不知改进才是制度落后的根源。
不断地分封土地会师一个政权变得弱小吗?从周王室的衰落上来看,答案是会的;从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导致中央集权的巩固与稳定来看,答案是不会的。所以,分封制让一个政权变强还是变弱,一方面要看施行该政策的目的,一方面要看起独特的历史背景。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便讲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朝疆域图有很大的一个欺骗性,就是在于这种疆域图中没有空白区。而夏、商两朝的地图才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夏、商以及周朝初期都应该算作是华夏部落之间的联盟,当时的各个部落都是以据点的形式分布与全国各地,它们对周边的异族(后世所谓的蛮夷戎狄)不但没有控制权,反而是呈现敌对状态。
周朝施行分封制就是在于扩大、增加这些据点,在全国点燃星星之火。因为只有这样,被分封的诸侯国各自为战,才能巩固和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否则这些地方的发展就会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依然是待开发的荒蛮之地;第二、被异族占领并成为周王室的敌区。
所以,周朝施行分封制是非常正确的,是高瞻远瞩的,是利于整个中国历史向前推进的。
分封制导致周王室越来越弱小?这种说法也不甚准确,只能说是在与诸侯国的势力相比之下,周王室的权利显得越来越弱小。因为诸侯国通过各自为战不断吞并或驱逐周边的异族政权,扩大自己的势力,周王室则没有这个条件——分封之初的目的就是让各路诸侯拱卫王室啊,所以周王室被限定在了一个较小的区域,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了。
所以,在周朝初期,分封制是利于整个王朝以及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的。周武王、周公旦等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问题直到近千年后的汉武帝时期才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奇闻怪事
-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是谁
- 紫禁城闹鬼是真的吗 紫禁城闹鬼是怎么回事
- 80年黄河透明棺材事件 80年代黄河透明棺材始末
- 51区外星人录像是真的吗 51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 姜潮麦迪娜恋爱过程 姜潮麦迪娜怎么认识的
- 根达亚文明大概离现在多久 根达亚文明距今多少
- 赤塔事件真的还是假的 赤塔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的
- 邓超出轨安以轩:邓超出轨安以轩是不是真的
-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
- 湘西鬼结婚事件:湘西鬼结婚事件真假
-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绝密档案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
- 李维嘉的父亲是谁 李维嘉父母是哪里人
- 朱秀华事件是不是真的 朱秀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 太湖冤魂:太湖冤魂事件真假
-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