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先人灭族?_刘裕为什么_怪人怪事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先人灭族?_刘裕为什么

怪人怪事 2023-05-04 14:31www.bnfh.cn怪人怪事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刘裕灭掉司马懿的后人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在刘裕当时,他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和政治权力,可以说是当时江南地区的一方诸侯。而司马懿的后人则代表着晋朝的皇室和旧统治阶级,对于刘裕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刘裕灭掉司马懿的后人是因为他们私通敌军,企图谋反。在当时,很多旧的贵族和官僚都不愿意承认刘裕的权威,而司马懿的后人正是这些人的代表。,刘裕认为灭掉司马懿的后人可以震慑这些反对势力,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历史上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刘裕灭掉司马懿的后人是因为他对司马氏有仇恨,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刘裕灭掉司马懿的后人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旨在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当时的皇帝是晋安帝司马德宗,他的智商明显有问题,根据史料记载,司马德宗在生下来时就有些不正常,到了他长大后,更是说话都不利索,就连季节交替他都不能分辨。

“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晋书.安帝纪》

说白了,晋安帝就是一个傻子,一个这样的人,让浑身充满谋略的刘裕,怎么能安心地屈居于他之下?不仅刘裕如此,朝中的大臣也是这样的想法。

,到了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东晋著名的权臣桓玄按捺不住,发动了叛乱,东晋政权暂时易主,朝廷被桓玄掌控,此时的刘裕在思虑良久之后,明智的选择了寄身于桓玄之下以行韬晦。

不过,由于刘裕在军中声望很高,桓玄的妻子考虑到刘裕始终是个隐患,就多次建议桓玄杀掉刘裕,但桓玄则认为大可不必,并且,他还要利用刘裕荡平中原,,刘裕算是躲过了一劫。

不过,该来的始终要来,就在桓玄称帝后,对刘裕以及其掌控的北府兵展开了清剿,一时间,刘裕损失惨重。

如果没有桓玄的斩尽杀绝,可能刘裕会是桓玄的一员得力干将,但桓玄不给他留退路的做法,让刘裕不得不为了自保,选择站到了桓玄的对立面。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刘裕以打猎为由,暗中召集了北府残兵共一千多人,于京口举兵起义,起义军人数虽少,但在刘裕的带领下,势如破竹,很快击败了当地守军。

刘裕起义的消息传开后,天下为之震动,一方面赞叹刘裕的勇猛,另一方面也为刘裕的勇气所折服,,响应者不计其数,很快就聚集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而刘裕也顺理成章的成为起义军的首领。

短短数月,刘裕就击败了桓玄的大军,彻底结束了桓玄短暂的统治,而此时的他,不管是在军中还是朝堂上,地位和声望达到了极点,他并没有志得意满,反而启用武陵王司马遵,总领百官行事,并在一年后,迎晋安帝返回建康,自己安心当了一个东晋的臣子。


那么说,此时的刘裕真的没有取代晋朝的心思吗?其实并不是,他的野心,可不仅仅是当一个臣子,只不过在赶走桓玄后,政局混乱,百业废弛,并且外敌虎视眈眈,他需要时间,将这一切隐患都料理完毕后,才是称帝的时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刘裕掌权后,对内以身示范,以威严约束宫廷内外,让大小官员都认真供职,对外则持续用兵,先后攻灭南燕,荡平荆江,把东晋周边的敌对势力一个个清楚,这样一来,就为自己取代东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到了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经过刘裕先后两次的北伐,关中的部分区域,以及整个中原,几乎都在刘裕的掌控之下,巨大的军功,让刘裕的地位已经高到无以复加。

次年,朝廷封刘裕为宋公,并赐九锡殊礼,还赏赐了十个郡作为刘裕的封地,自此,刘裕成了东晋实际的第一人。

身居高位的刘裕,自然不会愿意继续当一个傻子的臣子,,在他被封为宋公的第二年,他就派人杀了晋安帝。

不过,他在杀了晋安帝之后,并没有马上登基,而是拥立了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

难道刘裕不想当皇帝吗?他非常想,不然他也不会杀掉晋安帝,之所以他没有马上登基,是因为当时出了一个让他不得不忌惮的图谶。

这个图谶上,说“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东晋孝武帝的字,在孝武帝死后,晋安帝接班,如今晋安帝死了,按照图谶的说法,后面应该还有一个皇帝才对。

别看刘裕在战场上杀伐决断,但对于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刘裕还是十分相信的,为了稳妥起见,他不得不暂时按住自己的野心,把司马德文推上位,算是应了图谶的说法。

而司马德文上位不久,刘裕心想终于完成了任务,,就迫不及待地让部下写好禅位诏书,逼迫司马德文禅位。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刘裕接受了司马德文的禅位,代晋称帝,建立了刘宋政权,他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并表示会好好善待他,不会对他下手。

但真的如此吗?刘裕会放任司马家族的后人繁衍生息,成为自己的隐患吗?答案是肯定不会的。


就在司马德文奔赴封地后,刘裕手下的大将刘遵考在就带着重兵来到他的封地,名为保护,实际上是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司马德文的日子过得很惨,在他到达封地后不久,生了一个儿子,但刚出生没多久,就被刘裕派人杀掉,对此,司马德文是敢怒不敢言。

为了不遭受刘裕的毒手,司马德文平常极为谨慎,就连饭菜都由其妻子亲自动手烧煮,生怕刘裕派人在其中下毒。

司马德文的谨慎,让刘裕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下手,最终,他实在是不耐烦,也等不了了,直接派人用被子捂死了司马德文,并在之后,下令诛杀全国范围内的司马家族成员。

也正因为如此,刘裕开了一个恶例,就是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杀害禅让皇帝的人,自此之后,但凡是禅让的帝王,基本上很少有善终的,究其原因,正是刘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而在司马德文死后,东晋的司马家族成员也迎来了灭顶之灾,极大多数人被诛杀,只有少部分人靠着隐姓埋名逃出生天。

不知道当年篡夺了曹魏政权的司马懿,以及当街杀害魏帝的司马昭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


无论如何,刘裕算是把司马懿祖孙三代四人一手建立起的晋朝给推翻,并对司马懿的后人几乎是赶尽杀绝,虽说不至于灭族,但几乎差不多。

那么,刘裕为什么会在已经称帝的情况下,仍旧不放过司马懿的后人呢?

其实说起原因,并不是特别复杂,刘裕这么做,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后辈儿孙,更是为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

其一,是刘裕当时的年龄迫使他不得不下此毒手

刘裕是在公元420年登基称帝,而根据史料记载,刘裕出生在公元363年,也就是说,在他当上皇帝的那一年,刘裕已经是一个57岁的人了。

57岁,在现代都不算年轻,而在古代更是一个老人了,有道是五十而知天命,而刘裕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况且,古代人的寿命平均都不算很长。

换句话说,刘裕十分清楚,如果不出现奇迹,自己怕是活不了太久了。

并且,刘裕自打年轻时就一直征战沙场,常年的战斗让他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到了五六十岁这个年纪,各种后遗症颇多。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考虑,假如在自己死后,刚刚建立的刘宋政权该怎么办?

众所周知,司马家族在当时毕竟是皇族,虽说被刘裕取而代之,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隐藏在司马家族其中的还有不小的势力,而这些势力,正是刘裕的心头大患。

他活着还能压制住司马家族,他如果死了,恐怕司马家族会第一个跳出来。

并且,当时刘裕的几个儿子,年龄并不大,而他们的手段以及胆识,比刘裕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如果司马家族作乱,怕是很难将其扑灭。

,在考虑到这些后,刘裕才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既然司马家族在未来是一个隐患,那么就将其全部绞杀,这样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了。


其二,刘裕继位的时间太短,根基不深,此时不杀日后更不好杀

我们都知道,司马家篡位,是从司马懿开始,中间经历了司马师、司马昭,直到司马炎才总算成功,取代了曹魏。

而刘裕呢?他靠着武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诛杀晋安帝,紧接着又迫使司马德文禅位,自个儿当了皇帝。

时间短,并且极为仓促,是刘裕上位的特征。

虽说中间刘裕也做了部分安排,比如在杀了晋安帝之后,没有马上登基,反而让司马德文上位,但任谁都能看出,这只不过是刘裕为了图个好名声,所做的手段而已。

并且,他为了快速上位,省去了很多步骤,凭着杀杀杀,从才把皇位夺到手的。

,不管是根基,还是在当时士族门阀的口碑中,刘裕的根基和名声都不好,这就为他将来的统治,埋下了一个隐患。

说白了,刘裕的做法在当时很难让那些门阀服气,虽说他们迫于武力,不得不暂时承认刘裕的地位,但日子一长,肯定会借题发挥,以此为由来反对刘裕。

其中尤其是曾经的皇族司马家,更会暗中在背后推波助澜。

而刘裕选择在刚登基就诛杀司马家族,恰恰是最好的时机,此时他的地位和声望达到了极点,哪怕是杀司马家族的人,由于他掌握着独一无二的实力,也就没人会说什么,也没人敢说什么。

并且,他也已经杀了晋安帝和司马德文,既然恶名已经抹不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他个干干净净,不然日后等到司马家族稳住神后,杀起来反而麻烦。


其三,杀鸡给猴看,是刘裕杀司马家族的根本原因

前文讲过,刘裕出身贫寒,堪比明太祖朱元璋,像他这种出身,原本在门阀把持朝政的东晋,是没有机会出头的。

由于刘裕的有勇有谋,更是因为时代的因素,造就了刘裕,让他得以以寒门的出身,身居高位,并有实力改换朝代。

但即便是他当了皇帝,全国上下依旧是门阀林立,毕竟这种情况已经存在很久,即便是历经战乱,一时半会也改变不了。

而刘裕深知门阀把持的恶果,这对他建立的政权完全没有什么好处,如果想长治久安,那么只能改变现状。

怎么改变呢?自然是破除门阀林立的局面。

而破除的最直接办法,那就是把这些门阀清除掉,作为曾经的皇族,司马家肯定是最大的门阀,那么,拿他们开刀,显然最为合适。

并且,如果不杀司马家族,那么其他的门阀,就会逐渐团结在司马家族身边,形成一股能与朝廷抗争的势力,这些都是刘裕不愿意看到的。

,刘裕想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只能发挥他的强项,那就是破而后立,说得简单点,就是把门阀杀干净。

自然,司马家族也就成为了被杀的首要对象。

刘裕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除了诛杀司马家族的成员外,刘裕在登基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不仅打破了东晋门阀林立的状态,更多为重用寒门出身的士子,彻底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使刘宋政权成为了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其本人也被后人称赞为“定乱代兴之君”。


,刘裕在登基后,对司马家族的后人打死诛杀,是出于自己统治的需要,这样做不仅能避免司马家族成为新政权的隐患,并且还能借此机会,对其他门阀起到震慑的作用,并且,在他登基之初就杀也是最合适的时机,为了自己也为了儿孙,只有杀光司马家族才能安心。




刘裕通过镇压桓玄之乱,接着平定南方与北伐,积累了不少的军功与威望,从而慢慢的掌握了东晋的实权。公元419年,刘裕杀死晋安帝,另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是为晋恭帝。
后来司马家族的晋朝统治不稳,天下大乱。公元399年,刘裕被晋朝皇帝诏安在皇帝的军队效力,带兵镇压各地的反叛武装。

刘裕因为没有文化,开始只知道打打杀杀、建立战功,但后来立功越来越多,官职越升越高,直到跟曹操一样可以带剑入宫,见到皇上不用行礼,权倾朝野、威震四方。刘裕那颗心就不安分了,部下也劝说他,说皇帝已经是傀儡,晋朝的天下全靠你给撑着,何不自己当皇帝?
刘裕虽然效仿司马昭当了皇帝,但并没有像司马昭善待曹操后人那样善待司马家族,反而把司马家族斩草除根,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刘裕为什么如此狠毒呢?

我们知道在正常的社会,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展现在每个人跟前的机会是平等的。大家一起上学,一起考试一起应聘,靠本事当官,发财。农民的儿子也能当省长,厨师的儿子也能当商业巨头。

但在封建社会不是这样,底层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没有拼爹的资本,不能走后门去衙门任职,不能找好一份工作,也没有资金做生意。

升官发财跟他们无缘,只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但总有一些智商高、胆子大、无知无畏的人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他们不信天、不信命,胆大包天、铤而走险。
在封建社会中,尤其在南北朝的门阀政治时期,出身对人的影响是终身性的。由于刘裕出身不高,即使做了皇帝,他也依然拥有强烈的危机感。对于门阀极度的不信任。

司马家族虽然被逼退位,但影响力依然在,仍然有相当多的门阀愿意支持司马家族。如果不除掉这个心腹之患,刘裕无法保证自己的江山能够传递下去。

因为有自己先人司马昭善待曹操后人的先例,晋恭帝觉得自己也会达到刘裕优待,所以就干干脆脆把皇位禅让给刘裕了,刘裕当时也满口答应要让晋恭帝他们好好过日子,谁知道没过多久,刘裕就害死了晋恭帝,还诛灭了人家九族。

两年后,杀人如麻的刘宋王朝创始人刘裕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终年60岁

刘裕将司马家族斩草除根,除了小人得志、心狠手辣以外,还有一个考虑是担心自己江山不稳、怕司马家族卷土重来。可是他忘了那句话,天下非一人天下,他能从别人那里抢去,谁都可以从他手里拿走,不仅限于司马家族。

刘裕建立的刘宋王朝存在了不到六十年,就被南齐王朝取代,南齐的开国者萧道成不仅做掉刘宋皇帝,而且学习刘裕好榜样,灭掉了刘裕后代。让刘裕的后代留下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愿生生世世,不再投胎帝王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