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爱吉尼斯记录-(亲历中亚风土人情文化)_怪人怪事

钟爱吉尼斯记录-(亲历中亚风土人情文化)

怪人怪事 2025-01-02 11:44www.bnfh.cn怪人怪事

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山水相连、民心相通的深厚情谊,自古以来便是一段美丽的传奇。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便开启了“驼铃声声,马蹄阵阵”的古代丝绸之路。中亚五国宣布独立后,中国率先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双方在能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在中亚首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这一决策顺理成章地得到了积极响应。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则源于心相通。为了更好地增进民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交流和合作,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亚各国的不同国情,熟悉并尊重他们独特的风俗礼仪文化。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民族风情,其中,“马背上的民族”以其热情好客的性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走进中亚,你会发现这里有130多个民族,其中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等主体民族曾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逐渐走向定居生活,并接受了教的信仰。中亚人的性格粗犷而热情,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尽管中亚各国在风俗礼仪上大同小异,但各有其独特之处。

哈萨克人热情好客,招待来宾时总是拿出最好的食物,并宰羊杀畜以示尊重。在进餐时,主人会先将最好的肉献给客人。他们不吃猪肉和动物内脏。在毡房内,客人需盘腿而坐,不脱鞋,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和吃饭用的餐布。在社交场合,初次见面时应主动伸右手握手,并递上名片。对于尊长或来宾,哈萨克人会按照传统礼节躬身施礼,并致吉祥祝颂之语。

吉尔吉斯人认为客人是福,他们会热情招待每一位来宾,并将家中最好的东西献给客人。如果客人是骑马来的,主人会出门迎接,并帮助客人下马。在亲近的朋友间,有相互馈赠的风俗,可以赠送牲口、猎禽、马饰品、皮鞭、乐器和首饰等。

塔吉克人重视礼节,尤其是老人更加遵守。他们见面时会握手、抚须,并问候。在社交场合,他们忌讳脱帽,认为戴帽子才是礼貌的表现。塔吉克妇女注重穿戴和装饰,喜欢戴各种别致的小帽和银珠玉饰。他们特别崇拜鹰,认为它象征着勇敢和英雄。

土库曼人的习惯中,家里最明显的位置往往会摆放着被咬掉几口的面饼,以缅怀那些未能归家的亲人。在特定场合,他们仍保留着游牧民族席地而坐用餐的传统。在交谈中,土库曼人从不打断对方谈话,认为吵闹是不体面的行为。

乌兹别克人注重礼仪修养,男性见面时多以握手为礼,女性在握手前也要鞠躬。长辈可以亲吻晚辈的面颊或额头表示亲近。去乌兹别克人家做客时,要客随主便,尊重主人的习惯才算礼貌。与人交谈时,要保持恭敬态度,避免不雅行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要穿戴整齐、举止文雅。

这片中亚的土地上,“马背上的民族”以其热情好客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民族的风俗礼仪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增进相互理解、信任、交流和合作。中亚的食化与独特美食

我在哈萨克斯坦的两年工作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片土地及其人民的魅力。在突厥语中,“哈萨克”寓意“自由之民”,“斯坦”代表“国家”或“地方”。这里,人们对马有着深厚的情感,视其为最忠实的伙伴,马肉也是他们餐桌上的重要一员。

刚到哈萨克斯坦时,朋友们告诉我,他们爱吃肉,食肉量位列世界前列。当我好奇地追问谁更胜一筹时,他们幽默地回答,“那是狼”。从中不难看出,这里的食化源远流长。

尽管我最初对羊肉有所抗拒,但入乡随俗,我也逐渐接受了它的美味。哈萨克人在招待贵宾时,总会准备一道特色民族菜——哈萨克式手抓肉。伴随着香气四溢的羊肉,还有用特制木碗盛放的“索尔帕”羊肉清汤,让人感受到最真实的风味。羊肉的食用方式有着丰富的仪式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主人会根据客人的身份和地位分配不同的肉块。

吉尔吉斯人的食肉习惯也不逊色,他们喜欢食用羊肉、马肉、牛肉、骆驼肉和牦牛肉,其中绵羊肉最受欢迎。他们的食肉量之大,从“能吃一整只羊”的说法中可见一斑。与此他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的风俗习惯,例如在煮肉时投入桡骨,按照社会地位或亲属辈分分配熟肉块等。

除了丰富的肉类,中亚地区的美食还有许多其他亮点。例如,1983年我在布哈拉城品尝的抓饭,已成为中亚最有名的美食之一。乌兹别克的抓饭尤为独特,虽然食材看似简单,但不同的制作手法会赋予其独特的风味。全中亚最大的抓饭中心位于塔什干国家电视塔下,吸引着市民和游客。抓饭不仅是食物,更是中亚文化的一种体现。

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人们钟爱的手抓面与马肠子也是当地的美食代表。手抓面,又称为“别什巴尔马克”,是由炖熟的马肉或羊肉加上汤、面片或面条烹制而成。在宴会上,这道菜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道菜肴,虽然如今很多中亚人已不再手抓食用,但这一传统美食仍然承载着游牧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我们了解到马肠子的制作以及中亚国家在纳乌鲁斯节期间的盛大庆祝活动。当厨师们挑选出健壮的马匹并宰杀后,他们取下马的肠子,经过清洗和佐料的添加,灌入马肠内并扎紧两头,经过风干,制成美味的马肠子。这种食品不仅色泽诱人,而且营养丰富。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一个令人振奋的纪录诞生了。为了庆祝手抓面的制作,超过五十名厨师联手烹制出了创纪录的1464公斤手抓面。他们使用了大量的面粉和长达120米的马肠子来制作这道美食。这项纪录不仅展示了中亚厨师的技艺,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食品的热爱。

中亚的饮食文化以肉类为主,菜品油腻较大。人们普遍喜欢饮茶,特别是红茶,以解油腻。除了茶,中亚人民还钟爱奶制饮品,如马奶和骆驼奶。这些独特的饮品不仅口感醇厚,还富含营养,对身体大有裨益。

让我们再谈谈纳乌鲁斯节,这个充满特色的中亚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中亚各国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曾接待过中国代表团,外长在那里介绍了塔吉克的历史和风俗,并提到了纳乌鲁斯节的起源。这个已有2700年历史的节日是塔吉克与波斯文化交融的见证。每年的春分时节,各国都会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而哈萨克斯坦的纳乌鲁斯节更是与美食相伴,传统“纳乌鲁斯饭”是节日期间不可或缺的美食。

吉尔吉斯斯坦的纳乌鲁斯节庆祝方式最为“正宗”,家庭中的男性和孩子们会点燃篝火、跳过篝火进行古老的祭祀仪式。塔吉克斯坦的庆祝方式则展现出“创意”,他们定制了独特的纳乌鲁斯节标志,用于装饰节日现场和佩戴。而乌兹别克斯坦的纳乌鲁斯节庆祝活动则是最高规格的,政治精英和各界名流都会齐聚首都塔什干,庆祝活动的影响力堪比中国的春晚。

这篇文章描绘了中亚的饮食文化和纳乌鲁斯节的庆祝活动,展示了中亚国家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在盛大的纳乌鲁斯节庆典上,总统的出席无疑彰显着这个节日的重要性。每年的这个时候,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都会迎来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舞台上,总统与各族舞蹈演员共舞,将节日的温暖带给每一位观众。与此驻乌使团也被邀请共享这份喜悦。

老朋友塔吉克斯坦的前驻华大使阿利耶夫和现任大使达夫拉特佐达,在北京举办的纳乌鲁斯节庆祝活动无疑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品尝节日传统美食,欣赏诗朗诵等精彩文艺节目,人气爆棚。上海合作组织的驻华使节、外交部领导以及我们这些曾在中亚工作过的老朋友都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充满友谊的节日。纳乌鲁斯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外嘉宾友好交流的温馨平台。

让我们回溯到神奇的宝马——阿哈尔捷金马。当我还在驻苏联使馆工作时,就听闻了这种马的传奇故事。它们形体美、速度快且通人性,是土库曼人经过数千年的培育形成的杰作。在土库曼斯坦,马在家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甚至与家庭成员一样受到呵护和疼爱。当主人有难时,它们总是挺身而出。

阿哈尔捷金马在我国史书中也有记载,被称为“汗马”。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曾派百人使团前往大宛国求取这种马种,但遭遇了许多困难。尽管如此,这种马仍然在中土两国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象征。它们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更是中土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的美好象征。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辟了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不仅带来经贸繁荣,更带来文化繁荣的道路。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了友谊的篇章。如今,古丝路历经沧桑,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正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作为原外交部欧亚司司长、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深感荣幸能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