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剧市场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尽管有几部佳作如《棋魂》和《隐秘而伟大》,但雷剧的频率也让观众倍感困扰。最近,八八被新版《半生缘》深深伤害,仿佛又一次被烂剧“偷袭”。回想起之前的《亮剑》和《鹿鼎记》,八八的内心苦楚难以言表。新版的《半生缘》早在2017年就已开拍,但播出之路坎坷,如今悄无声息地在网上播出,改名为《情深缘起》。观众的评价普遍较低,许多人看了一集就难以继续,甚至有些观众在观看了短短的20分钟后便选择了放弃。对于八八这样的剧评人来说,观众有一集弃的自由,但自己却没有选择的权力。为了评判这些剧集,必须一集不落地看完,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八八的周一开工装束也因为这数不清的烂剧而倍感沉重。尽管如此,仍然期待国产剧市场能够涌现更多优秀的作品,让观众重新燃起对国产剧的热情。(温馨提醒: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不过对于这部《情深缘起》,或许剧透也无妨。)
——我称之为“霸王姐妹花的独特舞台”——
天下烂剧如同杂乱无章的星辰,可大致归为两类。第一类,场面虽豪华,主角演技却让人尴尬,显然只为圈钱而来。第二类,虽标榜精品,演员阵容强大,服化道亦用心,却让人观之如坐针毡。这部《情深缘起》,又名《霸王花姐妹闯荡上海滩》、《咱们女人有力量之半身圆》,显然属于后者。
四位主演——刘嘉玲、蒋欣、郭晓冬、郑元畅——无一不是演技派,各有经典作品傍身。此次他们在剧中的角色,却与自身风格大相径庭。这种不搭界的程度,让人不禁猜测是不是导演手中有他们的裸贷欠条。
要命的是,这几位演员都极其认真地在塑造角色。让人在吐槽的又忍不住心生佩服。两个男性角色虽然重要,但在此处暂且不表。
《情深缘起》的核心无疑是曼璐曼��.这对苦情姐妹花。刘嘉玲与蒋欣的组合,实在无法让人感受到那种预期的柔弱悲戚。刘嘉玲的气场强大,仿佛一人就能扫平上海滩,杜月笙见了都要尊称一声“义妹”。
这对霸王姐妹花,似乎并不按照套路出牌。她们的故事,充满了期待与反转,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或许这正是该剧的魅力所在,让人在吐槽的又无法停止观看。蒋欣所演绎的曼桢,仅从背影便足以窥见其孔武有力的风采。只需翻个脸,一声冷笑,便仿佛能赏人一丈红。这样的霸气,与嘉玲版曼璐的霸气截然不同,蒋欣版的曼桢更善于将霸气深藏。
她长着一张极具迷惑性的小白花脸,让自信满满的祝鸿才一见便起色心。祝鸿才似乎并未注意到,这位女士不仅个子高大,臂膀宽厚,更有着一颗聪明的头脑和一颗坚定的心。曼桢巧妙地将计就计,成功地将祝鸿才诱上车,似乎要将他扭送到警察局,这无疑让人期待她是否能成为见义勇为的好市民。
极道大姐头曼璐的插手,使得情况急转直下。她的狮子吼一出,如同喝断桥梁水倒流,让人感叹其力量之大。徒手捏弯砖头的力气,足以让任何人胆寒。这两位武力值MAX的姐妹联手,收拾一个祝鸿才实在是小菜一碟。
对于匆匆只观看了一集的观众而言,他们的主要吐槽点在于剧中主角们的年龄和外貌。像八八这样深入追看了十几集的观众,更多的是对剧情改编的困惑。他们疑惑地问道:“既然你们没有打算忠实于原著,那为什么还要坚持苦情戏码呢?将故事设定为乱世逆袭的姐妹花难道不更加引人入胜吗?”
原著中,姐姐曼璐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沦落风尘当舞女,大约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在电视剧中,由嘉玲姐饰演的这一角色时,她已经52岁了。如此巨大的年龄差距确实为观众带来了违和感。在镜头下,尽管曼璐的镜头经常经过精心磨皮处理,仿佛自带圣光,但依旧与其他的角色仿佛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
嘉玲姐凭借出色的演技,成功地将这个角色的沧桑感,以及为家庭牺牲、自卑自怨、怀疑牺牲不值得的复杂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剧情不强调角色的年龄问题,观众或许能够逐渐融入剧情。可惜的是,剧情的魔改和强行扮嫩的做法,使得即使有再好的演技也难以弥补观众的违和感。
在原著中,曼璐只是一个“二流交际花”,但在剧中,她却成为了百乐门的三届花魁。虽然以她的熟女风情担任花魁也是可行的设定,但导演偏偏追求新奇,让她穿上妹妹的裙褂,梳着双马尾,以清纯脱俗的形象与其他妖艳的角色形成对比,一举夺魁。
尽管导演通过磨皮打光等手段尽力掩盖年龄问题,但在近距离镜头下,嘉玲姐的扮嫩造型仍然惨不忍睹。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导演不仅让她以这种令人无法理解的扮嫩形象在百乐门中夺下花魁,还让她继续以双马尾的造型去见初恋。这一改编无疑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满。在旧日的回忆里,那一幕旧情人见面不相逢的画面,原本应该弥漫着惆怅与感伤的氛围,诠释着无言的哀愁。对于八八而言,脑海中却没有半点浪漫,唯一映入眼帘的,只有嘉玲姐那引人注目的鼻孔。
曼璐这一角色,在原著中是一个过气的交际花,嫁给了乡下有老婆、家境平平的祝鸿才。但在剧版中,曼璐的形象焕然一新,成为了风光无限的花魁,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了“会长”的女人。相较之下,祝鸿才仅仅成为了会长的得力助手。
随着剧情的魔改,情节也变得越来越狗血。首先是会长,他因一点小矛盾就心生杀意,欲置曼璐于死地。接着,更是波澜起伏,曼璐怀孕了!平时如麻的会长,在听到祝鸿才报喜后激动得一头栽倒,从楼梯上直滚下来。
会长的逻辑简直让人叹为观止,犹如一道绮丽的风景。而曼璐的脑回路也同样令人称奇,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
原本,她和家人都生活在一种担心被杀的不安之中,然而会长却突然来了个态度大转变。身为一位在社会漩涡中努力求生的社会姐,她应该庆幸自己怀孕正是时候,给自己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和生活的转机。
然而曼璐却上演了一出大哭大闹的戏码,痛斥会长玷污了她的真情,原来他对自己好并不是因为真爱,只是因为自己能为他生育。这一幕让人大跌眼镜,不禁让人想起她在百乐门的那些日子里,何时变得如此矫情和多情?
与此穿着同款病号服的郑元畅版世钧也发出了惊人的嚎叫。这不禁让人怀疑剧组是不是在节省成本,进行了连拍。而他嚎叫的原因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原著中祝鸿才与世钧从未谋面,但在这部剧中,两人却为了曼桢争风吃醋而决斗,导致世钧敏感部位受伤入院。这样的情节安排,无疑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和惊奇。
伤在何处不好,偏偏要伤在这里?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小白花女主制造换药的机会。不要问护士去哪了,剧中就是强行展开了长达数分钟的换药场面,镜头在男主的嚎叫声和女主的低头换药之间穿梭,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
后来曼璐四处乱窜,她的胎果然出了意外。被会长甩了之后,她竟然跟了祝鸿才。也就是说,剧情经过了一大圈魔改,都快过半了,才回到原著的故事线上。这样的情节安排,让人不禁怀疑硬生生加入会长这个人物,是不是为了注水拉长剧集。
别再责怪演员了。面对这种将张爱玲笔下独具苍凉感的剧情改编成悬浮狗血风格的电视剧,即便是再出色的主演也难以将垃圾变为珍宝。作为观众的我,对套路化的女主角色深感无奈,羡慕那些果断选择逃离的观众。在忍受了十几集的一万点暴击后,我陷入迷茫,仿佛置身于无人的荒野,不知自己身处何处。为了洗去眼前的迷雾,我翻出张爱玲原著寻求答案。
我一边阅读原著一边思考:张爱玲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她的作品被如此改编,前有《第一炉钢》,后有《咱们女人有力量之半身圆》,这些改编似乎要让祖奶奶从坟里气得爬出来。那些钟爱狗血套路、肤浅脸谱的剧方,为何非要改编复杂、阴暗、幽微的张爱玲作品?为何不寻找一个与网文IP合拍的剧本?
许多网友感到惋惜,刘嘉玲和蒋欣为何要接拍这样的角色,是不是被导演抓住了什么把柄?根据筹拍时期的报道,刘嘉玲最初是拒绝的,后来制片人三次飞往香港相邀,才用诚意打动了她。蒋欣原本想扮演的角色是姐姐顾曼璐,她清楚自己的外形并不符合曼桢的角色特点。即使演员们尽力演绎,也无法改变剧情本身的缺陷。改编作品应当尊重原著的精神内涵,而不是为了追求狗血效果而扭曲原著。作为观众,我们期待更好的作品呈现。有时候,我们确实会陷入一些看似充满诱惑的陷阱之中。一开始就知道某些事情可能并不适合自己,但在各种承诺和诱惑的洗脑下,我们还是会选择冒险尝试。毕竟,那些看起来都是来自好班底的大制作,错过机会似乎就意味着失去了什么。这个故事也许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除了勇于争取和得到,人生有时也需要认清自我并勇于放弃。
对于八八不忍评价的那位嘉玲姐,她在剧中的投入与期待显而易见,自打耳光的那场戏更是让人感受到她的全力以赴。有些东西是演技无法弥补的。经历了这次挫折后,希望她能明白,在女王的年纪,更应该展现自己的气场,而不是去扮演那些自曝其短的角色。
蒋欣的选择则让人忧心忡忡。她所选择的剧本不仅仅是她顶着御姐脸演小白花的不合适,更是将原著中的曼桢改为了套路化、脸谱化的偶像剧女主。原著中的曼桢外柔内刚,脚踏实地,对姐姐的牺牲心存歉疚,却不多言语,只在默默接过担子后,坚定地扛起一家大小的开支。这样的角色转变,无疑是对原著精神的扭曲和误解。
世钧的父亲因为她的容貌而惊叹,认出她那位曾熟悉的舞女是女儿的姐姐。外表柔弱的曼桢,骨子里却有一股不屈的力量,以至于她面对嫖客和谁更不道德的质问时,能够铿锵有力地进行反驳。
新剧里的曼桢,如同一道偶像剧中的亮丽风景线,洋溢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圣母光辉。她的善良,是那种热衷于道德绑架式的,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为了让男主角对她的善良留下深刻印象,剧情精心安排了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在一群抬着受伤工友的罢工工人突然出现。曼桢如同天使般跃上舞台,发表了一篇感人的圣母演说。她的言辞如同魔法般,让工人们感动得泪眼婆娑,罢工的紧张气氛瞬间化解,工人们自掏腰包为工友治伤,和平与爱的力量如此美妙。
曼桢的善良并未因此停歇。上班时,她用演说感化了罢工工人;下班后,她闯入百乐门,带着一盒薄荷糕,试图感化那位已多年涉足失足世界的姐姐。
回首过去,我们可以重新出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没错,跌倒了就勇敢爬起来,相机坏了也可以修复。鹿小葵,你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加油,向前冲吧!
姐姐受到鼓舞后,又去找她的初恋男友。她质问对方:“你是医院院长,治病救人,天下苍生你都救,为何不肯救你的姐姐?”对方无奈回应:“我们曾经有过感情,但她自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我无能为力。”
姐姐似乎并不理解。她依然坚持认为,前男友应该为她的人生负责。她明明有自己的依靠,却仍然不安分地与前男友纠缠不清。这种行为不仅自私,而且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幸好,蒋欣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和楚楚可怜的容貌,成功地塑造了角色,赢得了观众的同情。一个好好的女性角色被改造成这样,实在令人感到遗憾和失望。她的行为让人无法理解,这种改编无疑是对原著的亵渎。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而不是这种自私、依赖他人的角色。这样的故事发展让人无法产生共鸣,也让人对剧情产生了质疑。何时起,偶像剧女主的设定变得如此千篇一律?
曾经鲜活多样的角色设定,如今怎么越来越显得刻板与模式化?当新版剧情频频引发争议时,很多人开始怀念林心如版的《半生缘》。
令人惊讶的是,这一版的制片人何绣琼,依旧是新一版的核心人物。回想之前的作品,她成功传承了琼瑶的风格,巧妙地将张爱玲作品中万念俱灰的苍凉转化为缠绵悱恻的排比句。
但除了这些细微的改动,无论是角色的年龄气质,还是整体情节,都始终保持着对原著的尊重。正因如此,老版作品在对比之下更显其经典之处,赢得了大众的喜爱。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十几年之后,同样是基于原著改编的作品,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似乎只是披着张爱玲的皮,却展开了大魔改和大杂烩。这样的改变让人大跌眼镜。
除了选角之外,其实很多人早已有不祥的预感。预告片中的片段,一会儿是徐志摩的诗,一会儿又是李叔同的词,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海报上的文案更是如同QQ空间语录般的心灵鸡汤,让人难以接受。
当这部剧真正播出时,发现实际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曾经的细腻情感、深刻的人性探讨,如今都变成了空洞的模式化剧情。让人不禁怀念那些真正用心创作的时代。回首过去,黄晓明版的《鹿鼎记》或许也曾引起过争议,而林心如版的《半生缘》也一度被视为经典之作。如今,当我们对黄晓明版的《鹿鼎记》表示歉意,将林心如版的《半生缘》奉为经典,这并非意味着旧时的作品真的有多么出色,而只是反映了我们对于影视作品质量的底线似乎从未真正存在过。
每当一部烂剧问世,观众们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让已经逝去的艺术家们安息吧,他们的作品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认可。我们也恳请各大制片方,不要再在年底为了所谓的KPI而匆忙推出粗制滥造的作品。这种接连不断的失望,对于我们这些热爱影视的观众来说,真的有些承受不住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深度、有内涵、有创新的优秀作品,而不是滥竽充数的“烂剧”。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影视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