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伟谈看病难
马晓伟针对“看病难”问题,提出了围绕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多项措施,这些措施旨在解决当前医疗服务面临的难题,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马晓伟强调,解决“看病难”问题,首先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区域分开。通过建设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各省的疑难重症诊治能力,缓解“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就医压力,逐步实现“大病不出省”的格局。
城乡分开。以县级医院建设为核心,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农民常见病、重大疾病在县域内解决,降低跨区域就医导致的因病致贫风险。
上下分开。按病种分流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解决,疑难重症转诊至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就医格局。急慢分开也是关键一环,需要优化急症和慢性病管理流程,减少资源挤占,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为了实现医疗资源的更高效利用,马晓伟提出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措施。这包括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县级医院诊疗水平,确保农村患者能够就近获得有效治疗,减少跨区域就医的需求。这些措施旨在合理分流患者,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三、加强疾病防治体系建设
马晓伟还强调了加强疾病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他特别提到癌症防治,提出建立四级癌症防治体系,推广早筛早诊,保障抗癌药品的供应和可及性,以降低癌症死亡率。通过学科建设、区域协作和科技攻关,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结构性矛盾。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马晓伟的论述体现了对医疗改革的深入思考和全面规划。他提出的措施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缓解供需矛盾,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些措施不仅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我国的医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