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的文学作品(解锁作家黄永玉“文学在我

中国之最的文学作品(解锁作家黄永玉“文学在我

娱乐八卦 2025-01-09 12:24www.bnfh.cn娱乐八卦

忆文学巨匠黄永玉:一生笔耕不辍,文学至上

6月13日凌晨,我们失去了著名画家、艺术家黄永玉,享年99岁的他,如同一个有趣的老头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让我们深感痛惜,但幸运的是,他的文学遗产将永远陪伴我们。

黄永玉先生的一生笔耕不辍,文学始终是他的心头好。在最近出版的《还有谁谁谁》一书中,他回望了自己走过的漫长人生路,回忆了与一路同行的故友亲朋的情怀与命运。那些照亮彼此生命的交往瞬间,成为他们不曾磨灭的记忆。

黄永玉先生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他的散文、小说、诗歌等诸种体裁均有佳作。他的文学兴趣和创作欲望在与文学家保持密切交往、与文学作品对应感悟的过程中得以丰富与激发。早在1943年左右,他就在报刊上发表了诗歌。他的早期文学尝试随后扩展至电影剧本、散文、文艺随感等不同体裁。

黄永玉先生的作品简约生动、清新自然,没有多少陈词滥调,也不喜欢用成语之类的表述。他重在场景、对话的勾勒渲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除了文学创作,黄永玉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但他在许多场合都表示,“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在第一的。”他的文学情怀和创作才华得到了许多文学家的赞赏和认可。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黄永玉具有难得的写作天赋。

黄永玉先生的离世让我们感到惋惜,但他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的心灵历程,也是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世界的感悟。他的离世,是我们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作品将永远闪耀着光芒,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当黄永玉的才华在1951年崭露头角时,作家汪曾祺独具慧眼,在媒体上发表了赞美之词。他深邃地洞察到黄永玉身上难以言表的天赋。汪曾祺写道,永玉的生活丰富多彩,他的成长经历如同一部无法被梦见的故事集。他拥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力,对事物的感受多情且过目不忘,这些成为他创作的源源不绝的灵感。黄永玉后来的创作拓展,在绘画与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生动地印证了汪曾祺的独到见解。

若将时间拨回到1937年,黄永玉写下思乡诗的那一刻,那可视为他的文学启航之始。而时隔75年后,我们被引领至另一文学场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在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中,黄永玉以序子(小名“狗狗”)为主角,再现了他的儿时生活。朱雀城,即凤凰古城的影子在其中若隐若现。虽然小说融入了一定的虚构成分,但它们显然是基于黄永玉儿时生活体验的再创造。而《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则是黄永玉在欧洲时期的艺术游记散文,自出版以来便广受读者喜爱。

《比我老的老头》是一部记录众多个人命运的书,犹如一幅时代的画卷。在这本书中,黄永玉回忆了表叔沈从文的点滴往事,这些回忆构成了《还有谁谁谁》的核心内容。书中描绘的真实细微的历史皱褶,涵盖了人物的哀乐、荣辱、兴衰等生活轨迹。那些与黄永玉生命交集的师友朋辈,早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他们共同构筑了他的精神地图,共同书写了一部生命之书。

在《只此一家王世襄》这篇文章中,黄永玉深情回忆了与文物收藏及鉴赏大家王世襄的交往。他描述王世襄为一本厚重而古老的大书,让人在翻阅中感受到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黄永玉曾对王世襄的初次印象颇为深刻。当时他初来北京,在一次拜访中,偶遇王世襄。在短暂的交流中,王世襄展现出的自信和学识令人敬畏。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黄永玉见证了王世襄对明式家具的热爱和收藏。当香港大学邀请王世襄来港主讲明式家具学时,黄永玉也参与其中。一次晚餐时,好友黄霑突然到访,他对王世襄的衣着和学识一无所知,但在得知后,不禁对这位收藏家心生敬意。这段回忆不仅展现了黄永玉与王世襄之间的友谊,也展现了两位文化名人在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共鸣。

后来,他在新搬的家中见到了世襄兄。世襄兄与他的妻子荃猷邀请他品茶,并展示荃猷的剪纸艺术。屋内依旧摆满了古典家具,气氛与旧居无异。一切都在变化中,坐在桌边写这篇回忆的他,内心却觉得言语不足以表达。脑海中浮现出众多老友的身影,而他是其中一位正走过的。

他读到一篇精彩的书评,心中期待的明年黄永玉先生百岁画展的激动心情再次涌现。但写完书评后,却传来了黄永玉先生离世的消息,让他倍感悲痛。他在随笔集《还有谁谁谁》的自序中的话语再次浮现在脑海中:“出这本书后,我还要开画展,至少还要画三四幅画。可能到了那时,我就没有时间去写文章了。现在距离一百岁还有一段时间,我会一步一步地活下去。”这种坦然面对生死的人生观或许能安慰许多人的心灵。

从内容上看,《还有谁谁谁》可以说是《比我老的老头》的延续或补充,两本书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个人记忆史。这本书记录了许多个人的命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背影。对于这位近百岁的老人来说,回忆起那些与他生命紧密相关的人纷纷离去,心中难免会有苍凉和寂寞。黄永玉的人生与他们的过去紧密相连,那些熟悉的人曾是他的生命慰藉和温暖,如今这些回忆充满了痛苦。

《还有谁谁谁》中最耐人寻味的部分是黄永玉对人性的洞见。他通过描摹人性让我们进入历史,看到历史如何影响人的命运,展现人性的多面。他赞美人性的真善美,记录下人们在无法自主的人生困境中坚守的生命操守和人性光辉。他也揭示了幽暗的人性,表达了他的怜悯和诘问。

特别让人喜欢的一篇是《你家阿姨笑过吗?》,它描述了黄永玉家的阿姨曹玉茹。这位普通的劳动者经历过巨大的苦难,却保持着朴素真挚、诚实良善的品格。她深深喜欢黄家的两个孩子,展现了她经历大风大浪后的智慧和对生命激流的坦然面对。唯一让她无法勉强自己的是客人的笑容,她的笑容只会在与孩子相处时绽放。

《还有谁谁谁》也是关于真性情的挽歌,描写了一群性格中人。随着他们的离去,我们只能怀念他们远去的背影。黄永玉记录下他们的真性情,就像记录一种自由旷达的生活方式,一种属于一代人的精神质地的隐逸。

回首自己的世纪人生,黄永玉多次表示对自己有两个满意:一是有许多善良的朋友,二是自己是个勤奋的人。他的不懈努力和真诚赢得了朋友们的尊重和珍视,这些友朋也成为他艺术生涯的支柱。这是有大成就、大人格、大襟怀、大性情的人对自己生命的肯定和尊严的体现。此文来源于广州日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