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臣余深生平简介余深的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北宋名臣余深生平概览
余深,北宋时期罗源人,约生于1050年,逝世于1130年,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的进士。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在朝廷中一路升迁,曾两次拜相,官至太宰、少保,进拜太傅,并被封为丰国公和卫国公。他在《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和《罗源县志》中均有传记。
一、初次拜相历程
余深自元丰五年登科后,一路仕途顺畅。崇宁元年(1102年),他担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等职位。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余深曾兼任此职,负责纠察官邪、肃正纲纪,类似现今的纪委。在处理崇宁末年妖道张怀素谋反案时,他与开封府尹林摅共同审理案件,主张除主犯外,其余与案相关信札皆焚毁。余深因卓越的政绩和正直的品格,不断升迁,最终出任青州知州。
二、再度拜相与抗争
政和二年(1112年),余深再次拜相,担任门下侍郎等职位。面对蔡京等权臣大兴花石纲、苛剥百姓的行径,余深挺身而出,上书徽宗皇帝,指出福建贡花果给百姓带来的负担。以荔枝为例,数量激增,当地官吏乘机搜括百姓。余深的直言触怒了徽宗,导致他被贬至福州。他的抗争精神为后世所称颂。
三、致仕与遗产
余深在朝中的行为触怒了权贵,他选择致仕,落户于福州西门内。在福州,他的宅第宽敞深远。宣和五年(1123年),福建提刑、权福州事俞向为讨好已致仕的余深,将九仙楼下的“爽心阁”更名为“衣锦阁”。余深的行为虽不免有侵渔百姓之嫌,但他的事迹仍被后人传颂。
有趣的是,富贵不能长保,“富不过三代”的古训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到了明朝,余深的府第已变为怀安县学。
余深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他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政治风云,也展现了一位忠诚国家、关爱百姓的好官形象。他的精神与事迹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