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放宽禁燃令,被扬弃的燃油车去世里逃生了_奇闻趣事网

欧盟放宽禁燃令,被扬弃的燃油车去世里逃生了

奇闻趣事 2023-05-04 12:31www.bnfh.cn奇闻趣事

欧盟放宽禁燃令,被抛弃的燃油车死里逃生了?

万物复苏之际,唯有燃油车们齐齐坐在“被告席”,等待着世界对它们的审判。

3月28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从2035年起禁售二氧化碳排放车的法案。自此,欧盟的禁燃大戏终于在反复拉扯中落下了帷幕。

,谁是的赢家?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最终的协议规定,欧盟将从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燃油乘用车和小型厢式货车。与此,多方争执不下的e-fuels方案最终被欧盟接受,使用合成燃料的内燃机汽车仍然能够进入新车市场。

简单来说,燃油车禁售,合成燃料的可以继续卖,禁了,但没完全禁。

对于反对禁燃的一方来说,合成燃料汽车,是他们续写燃油车故事的机会。在欧盟以外,关于“禁燃”讨论的声势同样不小。什么时候淘汰?如何淘汰?要将陪伴人类百余年的燃油车逐出历史舞台,背后牵扯着太多的利益纠葛。

在“禁燃”呼声愈演愈烈的当下,还应先看清形式,厘清头绪。在站队前,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禁燃令如何在反复横跳中敲定?“禁燃”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在角逐?燃油车将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禁燃令始末分歧与冲突

早在2021年7月,欧盟已经准备敲响燃油车的丧钟。在彼时提出的“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中,规定了12项具体减排措施。其中明确标明,到2035年,所有登记注册的新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21年降低100%。这也就意味着,从2035年起,欧盟市场上将不再可能出现配备内燃机的汽车或货车。

为推动计划落实,以实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欧洲议会表决通过“2035年禁售化石燃料新车”的意见。,这项提议却遭到了德国为代表的5个欧盟成员国的反对。这也是双方矛盾冲突。

在反对方看来,“禁燃”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本国现有的产业、就业岗位产生负面影响。,现有的欧洲基础设施以及电动化水平仍然不能达到全面抛弃燃油车的条件。

经过一整个夏天的争论之后,10月,欧盟三大主要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达成一项协议,自2035年起,全面禁止销售新内燃机汽车。而反对方的争论并不是没有结果,一项约束性条款被纳入最终协议中。该条款呼吁,欧盟委员会建议在2035年后,对完全使用碳中和燃料的车辆允许注册。

在达成共识后,欧盟继续推动相关立法。今年二月,《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即“禁燃法案”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和21票弃权正式在欧洲议会上通过。该协议推出后,汽油或柴油等化石燃料驱动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均不符合2035年后继续销售的标准。

,就在一切即将尘埃落定之时,德国却再一次反水。他们要求为使用电子燃料或者碳中和燃料的内燃机汽车做“豁免”。换句话说,他们希望进一步明确上文提到的非约束性条款,为继续销售合成燃料汽车创造契机。

那么合成燃料真的靠谱吗?在德国人看来,合成燃料同样可以实现碳中和的效果。合成燃料又称e-fuels,作为一种液体燃料,通过特定技术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燃烧,以此来替代汽油。

合成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同样会释放碳,但由于其使用的碳是从大气中捕捉,碳的净增量为零。从理论上来看,合成燃料的确是绿色能源。

于是,在德国的带动下,不少投下反对票的国家也纷纷跳出。意大利、捷克、波兰等国纷纷加入德国的“反禁燃令”联盟。迫于巨大压力,欧盟推迟了3月7日进行的“禁燃法案”立法生效的关键投票,并于近日与德国达成新的共识,允许合成燃料汽车出现在2035年以后的市场上。

禁,还是不禁?

提到“禁燃”,环保主义是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对于环保观念根深蒂固的欧洲来说,持续不断的二氧化碳排放,更是他们无法忍受的。

四年前,欧委会便推出《欧洲绿色协议》,要“让欧洲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大陆”。不久后,《欧洲气候法案》也通过表决,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铺平了道路。在环保要求的大背景下,“禁燃”是欧洲不得不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环保之外,欧盟也有着自己的算盘,其中政治因素的考量比重最大。绿色政治为欧洲提供了解决债务危机和民粹主义的渠道。环保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也是各个政党争夺民意,凝聚共识的重要途径。

更重要的是,“禁燃”意味着减少对石油燃料的需求。当前世界石油话语权仍然被美国所主导,要想减少潜在的能源危机,谋求更多的话语权,欧盟就亟需摆脱石油依赖。

环保与政治的交织作用下,汽车产业成为欧洲突围的第一枪。随着俄乌冲突爆发,欧洲能源价格暴涨,欧盟拥抱新能源的决心似乎更加明确。

这样看来,欧洲汽车能源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德国又为何出尔反尔,宁肯背负骂名,也要为燃油车谋求一线生机?

事实上,汽车对于德国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如今,德国的汽车行业雇佣了大约80万人,收入约为4110亿欧元。汽车,是德国最主要国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当前,德国的汽车产业链仍然以传统燃油车为主。一旦“禁燃”,他们不仅需要投入巨大成本完成电动化转型,还要面对特斯拉以及各类新能源新兴车企的轮番攻击。届时,他们花费上百年建构的产业优势将荡然无存。更有研究表明,如果从2022年开始到2045年,德国汽车工业逐步损失40%的汽车销量,那么就会造成德国74.3万人失业以及1740亿元的GPD的萎缩。

从保护本国工业的角度出发,德国的做法似乎也无可厚非,其他“反禁燃令”国家大多也是为了本国利益考虑。

,除了欧盟与“反禁燃令”联盟双方的主观意愿之外,欧洲“禁燃”的客观条件又能否满足呢?

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方面,欧洲市场始终稳步上升。 Canalys 研究报告称,2022年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60万辆,同比增长14.5%。新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9.97%。可见,欧洲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纳度较高,前景乐观。

,在充电桩普及方面,欧洲遇到了较大的麻烦。除2016年外,欧洲充电桩建设的增速都远远低于电动汽车的增速。2021年底,欧洲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仅为44.2万个,公共车桩比仅为16.41。

据预测,一旦“禁燃”令成行,2035年欧洲将有1.3亿辆电动车,所需配套充电桩高达6500万个。在此方面,仍有巨大缺口需要填平。

“禁燃”是欧洲各国博弈下的产物,多方围绕自身立场各执一词。“抹去”燃油车不应只是欧盟的一厢情愿,还应当兼顾现有发展基础,创造汽车能源改革的可行方法,才能赢得普遍的支持。

燃油车还有得救吗?

近年来,有关“燃油车猝死”的讨论声不绝于耳。不少人在禁售、停产燃油车的舆论压力中投奔新能源市场。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全年乘用车累计零售2054.3万辆,同比增长1.9%。其中,燃油车零售1486.8万辆,同比减少230.2万辆;新能源零售567.4万辆,同比净增268.7万辆。

的确,如今汽车市场天平倒向新能源产业是大势所趋。那么,在多国相继颁布禁燃令,车企提出停产燃油车节点的当下,燃油车在欧洲还有一线生机吗?

随着3月28日“禁燃法案”的正式落定,燃油车在欧洲的生命实质上已经迈入了倒计时阶段。留给它们的,只有反禁燃联盟争取来的合成燃料这一条路可以走。但这一条活路,似乎也不太行得通。

从研究进展来看,合成燃料仍然处于实验验证阶段,具体效果如何依旧未知。尽管理论符合禁燃要求,但仍然面临着三大问题。其一,是能量利用率过低。为了实现碳循环,其能量需要经过多次转化,从太阳能到光能、电解水制氢、费托反应合成燃料,最终通过内燃机燃烧发挥作用。数据显示,整个转换链条过程,能量利用率仅有8%-18%。

其二,生产成本过高。目前合成燃料成本价格高达10美元/升,未来通过大量生产降低成本的效果也不乐观。根据欧洲交通与环境组织(T&E)的测算,到2030年,合成燃料汽车的总拥有成本将比电动汽车高43%。

,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由于合成燃料的成本以及推广难度,投入研发的企业并不多。当前,全球所有计划中的合成燃料项目只能满足德国在航空、航运和化工领域需求的10%。分析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规划的生产合成燃料的工厂只有60家。

综上来看,合成燃料更像是为了保住内燃机的权益之计,作为希望的火种而存在。,我们也不能就此论定燃油车在欧洲毫无翻盘的希望,毕竟对于欧盟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反水的可能。

在欧洲以外,是否要将燃油车赶尽杀绝仍有有讨论空间。

与欧洲的激进政策不同,中国尽管也有碳中和的目标,但我们对汽车能源改革的步伐是循序渐进的。

2022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其中指出,计划到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传统能源汽车将全部为混合动力汽车。这也意味着在中国,燃油车将以混动的形式继续存在,至少在2035年前能够与纯电车在市场上平起平坐。

对于“禁燃令”的颁布,中国同样小心谨慎,毕竟一旦做出决定,要想反悔调转庞大的产业方向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选择一个区域进行试点成为政策先行的必要条件。如今海南成为了中国禁燃的第一阵地,其计划分阶段分领域逐步推进全省各类汽车清洁能源化,直至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

海南试点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将成为“禁燃”的考量因素。不过在此之前,中国的燃油车仍有大量生存空间。

在另一大汽车市场北美市场中,“禁燃”的阻力则相对较大。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基础设施配套率是其汽车能源改革面前的三大问题。当前,美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车桩比更是高达15.7:1。

由此,目前的美国并不具备宣布普遍“禁燃令”的底气。试点同样成为了他们的先行选择,加州、华盛顿等条件较充足的地区已经有了明确的“禁燃”时间安排,而更多的州政府则是摆出了观望的态度。

综合全球汽车市场来说,欧洲是走在“禁燃”路上的激进一方,他们断绝了燃油车几乎所有的后路,留下了不切实际的合成燃料。而对于中美两大市场,稳步推进是当前最为正确的姿态,是否让内燃机以混动的形式继续存在,仍然有探讨的空间。

智行观

尽管汽车能源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欧洲人的“禁燃令”多少掺杂了政治作秀的色彩,就世界其他汽车市场来说,还应当依照自身条件做抉择,万不可盲目跟风。除此之外,留给市场做抉择也不失为一种上佳的解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