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盒子,口口留香!_韭菜盒子怎么煎不会炸口
韭菜盒子,口口留香!
周文清 北京市延庆区妇幼保健院
杜甫《赠卫八处士》一诗云“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每年春季,把韭菜安排到餐桌上,算得上是送给味蕾的迎春之礼。韭菜盒子作为一道北方地区的传统小吃,表皮金黄酥脆,馅心韭菜鲜香。其构成非常简单,主料仅有韭菜、鸡蛋及面粉三样。这道美食有什么样的养生功效?适合什么人吃?下面一起来看看。
早春韭菜一束金
韭菜别名起阳草,味辛、性温,归肾、胃、肺、肝经,具有补肾、温中行气、散瘀解毒的功效,可治疗肾虚阳痿、里寒腹痛、胸痹疼痛、吐血、痢疾、乳痈、疥疮等多种疾病。《本草纲目》中记载韭菜可“煮食,温中下气,补虚益阳,调和脏腑,令人能食,止泄血脓,腹中冷痛。生捣汁服,主胸痹骨痛不可触者,又解药毒”。《丹溪心法》亦有“经血逆行,成血腥,或吐血,或唾血,用韭汁服之,立效”的论述。
现代研究发现韭菜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及多种矿物质等,且纤维素含量颇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又能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但如此美味又营养的韭菜也不是人人可食。《食疗本草》云“热病后十日,不可食热韭,食之即发困。”《神农本草经疏》云“韭性辛温通利,虽曰补益,然多食能令人神昏,最为养性所忌。胃气虚而有热者勿服。”《本草求真》云“但火甚阴虚,用之为最忌焉。”可见,阴虚内热或阳热内生等热性病症的人不宜食用。,韭菜也不宜多食,因其中的粗纤维较多,不易消化吸收,一顿食用量以100~200g为宜。
滋阴润燥有鸡蛋
韭菜盒子的另一个主角就是鸡蛋了。鸡蛋味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有滋阴润燥、补心宁神、解毒止痒的功效。鸡蛋自古便被作为中药材使用,对热病烦闷、虚劳骨蒸、惊悸失眠、燥咳声哑、日赤咽痛、烫伤、疮疖等多种疾病均有疗效。《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鸡蛋可“补血安胎,镇心清热,开音止渴,濡燥除烦,解毒息风,润下止逆。新下者良。并宜打散,以白汤或米饮,或豆腐浆搅熟服”。《医学入门》中提及鸡蛋“生绞入药,除烦热……豁开淡煮,大能却痰润声,养胃,益心血,止惊”。《本草备要》中亦云“鸡子甘平。镇心,安五脏,益气补血,清咽开音,散热定惊,止嗽止痢(醋煮食,治赤、白久痢),利产安胎。”
现代研究发现,每100克鸡蛋中含蛋白质12.58克,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氨基酸的组成与人体氨基酸接近,是非常理想的优质蛋白质。鸡蛋中还含有脂肪、卵磷脂、固醇类,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有痰饮、积滞及宿食内停者应慎食鸡蛋。《本草汇言》云“但性质凝滞,虽称补养之物,如胃中有冷痰积饮者,脾脏冷滑常泄泻者,胸中有宿食积滞未清者,俱勿宜用。”
补中益气小麦粉
我们来聊聊面粉,面粉是经由小麦脱壳磨碎后制成。中医认为,小麦味甘、性微寒,入心、脾、肾经,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通淋止泻的功效。《新修本草》认为小麦可“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小麦作为中药材在甘麦大枣汤等方剂中多有使用,对治疗脏躁烦热、消渴、外伤出血等均有疗效。小麦磨成面粉则为温性,《本草纲目》中记载“(小麦面)补虚。久食,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现代研究发现,小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还含有维生素E、烟酸、钾、钠、磷、锌、硒、铁、镁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麦脱壳磨碎后,根据加工精度的不同,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且加工精度越高,其中碳水化合物的占比就会越高。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但糖尿病患者或肥胖人群应适当减少摄入,以多吃粗粮、少吃细粮为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4月12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