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鸡口牛后鸡口牛后的典故出自哪里?_奇闻趣事网

成语故事鸡口牛后鸡口牛后的典故出自哪里?

奇闻趣事 2025-04-06 02:07www.bnfh.cn奇闻趣事

在战国纷争的年代,秦国雄心勃勃,意图一统天下,不断征战四方,吞并一个个小国。在这股浪潮中,韩国这位韩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担忧自己的小国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于是考虑将一块土地拱手送给秦国,以此求和。这个消息并未逃过楚王的耳目,他迅速派遣了智谋过人的苏秦前往韩国,劝诫韩王不可轻易屈服。

苏秦一到韩国,便面见韩王,直抒己见。他言辞激烈地说:“大王,贵国虽小,但资源丰富,武器精良,勇士众多。为何要将土地赠予秦国,甘愿成为其附属国呢?”韩王面露难色,犹豫地解释:“秦国强大无比,我们献上一些土地,或许能让他们心情大好,不再攻打我们。”苏秦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大王,您现在妥协让步,只会助长秦国的贪婪之火。他们会一步步逼你交出更多的土地,直到有一天你无地可交,那时他们依然不会放过你!”

韩王脸色苍白,还想说什么,苏秦打断了他:“大王啊,‘宁可做鸡口,不愿作牛后’,这句话您听过吗?鸡虽然微不足道,但依然能自主吃食物。而牛虽然庞大无比,但它的肛门再大也只是用来排泄的。您现在毫无抵抗就放弃国家的土地,无异于自降身份成为秦国的臣子,这与牛屁股何异?”

韩王听后默然良久,终于下定决心:“你说得对!我宁可做韩国这个小国的国王,也不愿成为秦国这个大国的臣子!我决定不再向秦国献土地了!”苏秦的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韩王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与其委曲求全、失去尊严地苟延残喘,不如坚守自我、宁死不屈地抗争到底。这就是那句成语“宁可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的生动解释。比喻那些宁可在小地方自主独立、保持尊严的人,也不愿在大地方受制于人、失去自我。

上一篇:情圣2提档 情圣2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