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单翼合鳍躄鱼是第一种灭绝的海洋鱼类
在塔斯马尼亚州荷伯特市德文特河河口,粗体臂钩躄鱼正面临着水质暖化与污染的严峻挑战,生存状况堪忧。这种生物的近缘物种——单翼合鳍躄鱼,仅在五月被宣告灭绝,警示着臂钩躄鱼族群灭绝的边缘。
单翼合鳍躄鱼是近代历史上第一种被宣布灭绝的海洋鱼类,它的消失引起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极度关注。自1802年法国生物学家弗朗索瓦·佩隆在塔斯马尼亚海岸捕获一只个体后,这种带有硬棘、前额有钩子状突起的底栖鱼类就再未出现过。尽管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搜索,但始终没有发现其踪迹。
臂钩躄鱼的英文俗名“手鱼”,源于它们独特的鳍,这些鳍如小手一般,让它们在海底停栖、行走。塔斯马尼亚周边海域有14种臂钩躄鱼,然而其中七种自2000年以来就未曾被人发现。除了已经灭绝的单翼合鳍躄鱼外,其余的臂钩躄鱼都处于“濒危”、“极度濒危”或“缺乏资料”的状态,这意味着我们对它们的生存状况知之甚少。
单翼合鳍躄鱼的消失案例凸显了臂钩躄鱼对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和污染的敏感性。塔斯马尼亚海洋与南极研究所的鱼类学家内维尔·将其比作矿坑中的金丝雀,预示着其他臂钩躄鱼以及其他塔斯马尼亚等地的脆弱地方物种的严峻未来。
为了保育这些濒危的臂钩躄鱼,“臂钩躄鱼保育计划”正在努力行动。他们曾生动描述这些鱼类:“如果你从未见过它们,可以想象一个被鲜艳油漆浸过、听过悲伤故事、被迫穿上大手套的蟾蜍。”虽然这个描述的出处不明,但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小型鱼类通常只在塔斯马尼亚周边海域被发现,而且每一种物种的栖息地都非常有限。由于它们不会远距离迁徙,且仔稚鱼不像其他鱼类有一段远距离的浮游期,因此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它们就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种稳定的环境中,“宅鱼”的策略虽然有效,但在面临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压力时,却也显得尤为脆弱。风雨交加,单翼合鳍躄鱼的生存挑战
尽管我们尚不清楚哪些因素导致了单翼合鳍躄鱼的灭绝,但臂钩躄鱼的特定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对低温的偏好,都使它们对环境变化尤为敏感。
海洋与南极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格雷厄姆·埃德加指出,以塔斯马尼亚荷伯特市为例,沿岸河口是粗体臂钩躄鱼和其他臂钩躄鱼的主要栖息地。但这里的重金属和污水导致的水质恶化让它们处境艰难。“如果这些鱼类从某地消失,”埃德加说,“可能再也不会回来。”
塔斯马尼亚海域的扇贝拖网渔业、牡蛎礁的破坏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都可能对臂钩躄鱼的种群数量造成巨大影响。最大的威胁可能还是海水暖化。气候变暖让许多物种,包括臂钩躄鱼、甲壳类、海藻以及许多喜低温的海洋生物,被迫压缩生活空间。塔斯马尼亚之所以成为臂钩躄鱼的栖息热点,是因为这里相对凉爽的海水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避难所。但随着东澳洋流的流动和温暖海水不断南下,塔斯马尼亚的海水温度已经攀升了近摄氏两度。埃德加不禁感叹:“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单翼合鳍躄鱼的灭绝,塔斯马尼亚的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其他鱼类、贝类、甲壳类、海藻等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都大幅下降。我们对这些海洋生物的了解仍然有限,尽管它们的命运已岌岌可危。由于这些海洋生物生活在视线难以触及的水下,并且缺乏相关的种群数据,人们可能直到注意到衰败趋势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只有三种臂钩躄鱼被列入保育计划:极度濒危的红疣躄鱼以及粗体臂钩躄鱼和齐氏裸臂躄鱼等物种也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对于这些物种,保育计划集中在收集更多数据、保护栖息地,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为他们提供人工产卵场以防止栖息地被外来物种破坏。尽管如此,我们对许多臂钩躄鱼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它们的数量稀少且难以寻找。研究人员正在锲而不舍地寻找它们的新方法,如通过在海水中寻找它们的DNA片段来追踪它们的踪迹。虽然人工养殖研究正在进行中,但目前尚未成功实现完全养殖。斯图尔特·史密斯感叹道:“尽管它们是这样又有魅力又古怪的小鱼,我们对它们知道的还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