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发现侏罗纪化石:哺乳动物史前推4千万年
新近在辽宁省发现的与松鼠大小相当的小型动物化石揭示了哺乳动物早在大约2亿年前就已悄然现身地球。这是一幅化石复原图,为我们呈现了其中一种哺乳动物——宋氏仙兽生前可能的风采。这种神秘的小家伙生活在遥远的侏罗纪森林之中。
这些珍贵的化石属于一类已经灭绝的种属——贼兽。此前,科学家们对这一物种的了解仅局限于少量不完整的下颌骨和牙齿。此次发现的陆氏神兽便是真贼兽分支下的新种,其化石保存完好,展现出修长的体态和一条飘逸的长尾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些化石共有6具,大小与松鼠相仿,它们的发现将哺乳动物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提前了大约4000万年。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科学家们推测,这类生物最终演化成了卵生的单孔类动物(如鸭嘴兽)、有袋类动物(如负鼠)以及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如人类和鲸类)。
这些化石中,有6件特别引人注目。研究人员基于这些化石命名了神兽、仙兽两个新属下的三个新种:陆氏神兽、玲珑仙兽以及宋氏仙兽。它们生活在大约1.6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
相关研究的论文已发表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上。根据论文,这些种类可追溯到大约2.08亿年前晚三叠纪的共同祖先。
基于对这些化石的详尽分析,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新的哺乳动物支系——真贼兽。这类哺乳动物的体型与松鼠相仿,体重在28至280克之间。它们的尾巴和足部特征显示,它们是树栖动物,擅长在树上活动。
研究人员表示,真贼兽类动物可能以昆虫、果实和坚果为食,其牙齿结构独特,拥有多个牙尖突起。这些化石中,每个臼齿都有两排相互平行的凸起,每边各有7个,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尽管牙齿形态奇特,但这些动物的整体特征仍明显符合哺乳动物的特征。
例如,这些化石上具有明显的哺乳动物中耳特征。哺乳动物的中耳由三块小骨骼构成,这次在这些化石上也被观察到了。这一发现表明,考虑到真贼兽的生活年代,哺乳动物从早期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时间可能比一些研究者之前认为的要早。
此次发现的化石证据将哺乳动物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推前至距今2.35至2.01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这一结论与一些基于DNA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这些新发现的化石揭示了一组新的特征,为揭示古代哺乳动物的信息提供了更多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