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祭拜先人,中国人为什么要祭_民风民俗

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祭拜先人,中国人为什么要祭

民风民俗 2023-05-15 19:46www.bnfh.cn民俗风情

祭拜是一种感恩,要铭记先人的恩德。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拜的主要对象,并一直延续至今,祭拜是一种学习,学习先人的好的品德,也许,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已经被植入了祭祖这个传统习俗的遗传基因,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祭祖的原因吧。

1、中国人为什么要祭祖?

一、祭祖的渊源祭祖,即祭拜祖先,是我国传统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内涵。祭祀起源于商朝,当时的人们认为鬼神能够决定的自己命运,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拜的主要对象,并一直延续至今。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提升,在历代朝廷的推崇下,墓祭活动一度非常盛行,助推着祭祖习俗的不断发展,二、祭祖的原因和影响祭祖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可以在家里,可以在墓地,也可以在家庙祠堂。祭祖的心态很复杂,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由于对亡灵的惧怕,惟恐若没有好好祭祀祖先,他们就会作祟并惩罚子孙,二是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荫庇子孙,并为子孙解决难处。

三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祭祖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习俗,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春节、清明节、中元节等节日里,人们会自然地参加祭祖活动;在一个人去世之时,亲朋好友也会参加祭祀活动,等等,也许,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已经被植入了祭祖这个传统习俗的遗传基因,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祭祖的原因吧。

三、祭祖的现实意义在慎终追远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在过节的时候供奉食物或鲜花,祭拜死去的先人,祈求庇护和保佑,祭祖作为一种习俗,存在了几千年,虽然不科学的,但也有许多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缅怀祖宗不忘恩德,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忘本”,要常常怀念祖宗的恩德,谨记祖宗的教诲,二是传承文化发扬光大,在缅怀祖德之余,要承传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和智慧,运用于当代,造福后代子孙。

三是思念先人激励生者,通过生与死的对话交流,激发人们顽强生存、积德行善、追求幸福动力,四是敦亲睦族和谐相处,通过祭祀祖先,起到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培养家族成员的品德,加强团结,维护稳定。五是慎终追远培养孝道,国家与文明的历史,是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要追根溯源,找回孝道文化,培养和树立孝敬父母长辈的社会风气,

四、祭祖存在的问题及文明祭祖的方式祭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祭奠遗留下的纸灰和各类贡品,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烧纸时烟火四起,污染空气;烧纸磕头、三跪九拜,本来就是迷信的东西,应该被文明、科学祭奠先灵的形式所取代;在野外烧纸,极易引发火灾,存在安全隐患。,要大力提倡文明祭祖,目前,文明祭祖主要方式包括一是默哀,在先人陵墓前严肃地鞠一个躬,静静地默哀,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和思念之意,既简单又庄重。

2、中国人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扫墓的习惯,其实来源于寒食扫墓,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