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节要去上坟,为什么要去上坟_民风民俗

为什么春节要去上坟,为什么要去上坟

民风民俗 2023-05-15 06:30www.bnfh.cn民俗风情

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晚上的饺子后我们这里才开始上坟,上坟的时候男孩子可以去,女孩子是不能去的,老人们说男孩子是自家人能延续香火,所以要去祭拜。春节上坟祭祖,中原一带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带上供品,具体有火纸、香表、鞭炮、酒肉和蒸馍,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看见公婆或者岳父岳母如同见了天敌一般,靠春节上坟祭祖就认为百事孝为先,只能说是一种外表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1、在农村大年初一,为什么要去上坟?

谢邀!大年初一上坟的习俗并不是很广,东南西北地方风俗不尽相同,不排除也有这种习俗的地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好像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姑娘回娘家,这种习俗还相当广,上坟主要是祭祖的意思,比较普遍的是腊月三十,给已亡的先辈上灯、烧纸燃香,放鞭磕头。灯是代表火,纸是代表钱、香是代表烟,农村习俗称腊三十的灯,正月十五的火,现在不是过去,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都在一个地方,不会像现在为工作为生存需要,不分东南西北甚国外,团年之前上坟,团年后各奔东西,这个习俗受条件限制也渐淡然,

2、过年上坟要不要带孩子一起去,为什么?

我们这里的风俗,过年的时候是不上坟的。每逢春节,我们这里都请家谱,如下图,也就是说把祖宗请回家过年,以前都是在家庙里供奉,现在家庙没有了,所以各个家族选一家德高望众的,在他的家里挂家谱。每到过年的时候挂上,拜年的时候都会先去拜祖宗然后才能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晚上的饺子后我们这里才开始上坟,上坟的时候男孩子可以去,女孩子是不能去的,老人们说男孩子是自家人能延续香火,所以要去祭拜。

3、春节上坟祭祖的习俗,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上坟有什么讲究?

中国地大,人口众多,各地民俗还是有差别的,具体到某一个地方,还是要根据当地年岁较大、见多识广的老年人给予指点比较合适,从网络上所获得的知识并不一定就适合当地的民俗习惯,春节上坟祭祖,中原一带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带上供品,具体有火纸、香表、鞭炮、酒肉和蒸馍。到了祖坟以后,放好供品,点燃火纸、香表,开始放鞭炮,

然后所有人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叩上三个头也就结束了。仪式并不复杂,主要讲究的是后辈子孙还没有忘记祖先,放鞭炮、烧纸钱是给别人看的,就是告诉乡邻乡亲,这家还有后代人。如果有哪里的坟地不冒烟,给外人的印象就是这一家或这一门断了子孙后代人,百善孝为先,不仅仅是春节祭祖拜先人的形式,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也就是体现在对仍然活着的长辈人不耐其烦的伺候着,有病治病,无病问寒问暖,这才是百善孝为先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孝文化渊源流长,孝教老人,祭祀祖先,前者讲究的是内容,而后者仅仅是一个形式,只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把“百善孝为先”落实到实处,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看见公婆或者岳父岳母如同见了天敌一般,靠春节上坟祭祖就认为百事孝为先,只能说是一种外表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多元文化背景下,本博认为在遵循传统民俗习惯的大环境下,还是以个人的实际行动,侍奉身边夫妻双方的老人为最重要的任务,向世人证明个人的行为就是落实百事孝为先的具体行动,

其它一切所谓的百事孝为先表演的成分多,无实际内容的多。民间曾有活着不孝,死了胡闹的说法,言简意赅,就是告诉世人,父母活着的时候哪怕端碗白开水,只要Te喝到嘴里,也比人死后豪天豪地去哭诉强多了。春节上坟祭祖,讲究的是形式,各地风俗习惯不太一样,还是以当地人们的方式方法去进行,免得不伦不类,让人笑话。这一点还是需要关注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让人从思想上作好准备,

4、农村人大年三十下午为什么都要去祖坟上放炮?这有什么讲究吗?

坐标豫东平原,我们这里是大年三十下午祭祖。一般是家里的男人们,父亲带着儿孙,出嫁的女人也要回娘家,去给过世的亲人烧纸,放鞭炮,现在有的会放几桶烟花,还要带一把铁锹,每个人都要挖几铁锹的土放在坟上,谓之添坟,就是子子孙孙后辈们没有忘记他们,每年都来看望他们,在这一年最为重要的节日,告慰离世的亲人的在天之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