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风俗有哪些,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_民风民俗

寒食节的风俗有哪些,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民风民俗 2023-05-19 15:07www.bnfh.cn民俗风情

”所以“改火”是寒食节最鲜明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习俗。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事活动的经验的,每个节气都代表了一定时节的气温、降雨、物候等等,近些年无新坟的人家,在上山扫墓时心情并不会太沉重,尤其对于孩子们来上山就是一次放开身心的远足郊游,大家也可趁机接触很多平时不了解的植物和野果。

1、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潮汕地区清明节的习俗几乎都与祭祖有关一、家祭清明节当日清晨早餐前,家家户户先摆好三牲祭品,然后恭请祖先香炉牌位,再焚香、三跪九叩、烧纸钱,此谓潮人“家祭”。二、清明粿“清明粿”是清明节主要祭品之一,也是潮汕著名美食,主要由糯米、艾草或鼠曲草以及红豆馅制作而成,由于清明粿在祭祖前已蒸熟,所以可冷食,也可长时间存放,

三、扫墓除了相冲年、带孝等犯忌的人外,潮人全家老少在家祭之后都会一起上山扫墓,扫墓主要环节包括除草、清扫、挂纸、墓碑描色和三跪九叩,由于地方政府三令五申禁火,所以很多人家今年省去了烧香和烧纸钱环节。四、踏青近些年无新坟的人家,在上山扫墓时心情并不会太沉重,尤其对于孩子们来说,上山就是一次放开身心的远足郊游,大家也可趁机接触很多平时不了解的植物和野果,

2、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是指一个节日吗?民间都有什么典故和过节习俗?

清明是节气。二十四节气里确定的就是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至少到汉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完全确定和我们现在的认知一样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事活动的经验的,每个节气都代表了一定时节的气温、降雨、物候等等,“清明”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太阳在黄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从这个节气开始,天气清朗、草木茂盛。

寒食是节日,在古人的观念里,一年四季要烧火的木材需要用不同的材质,春天用榆柳,夏天用枣杏或是桑柘,秋天用柞楢,冬天用槐檀,这样轮替一遍就叫“改火”,一年也就过完了。为什么要改火呢?“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这是古人对于“改火”的解释,

“改火”的制度非常古老,据记载是“昉於上古,行於三代”后来几废几复,至少在唐宋时期还有改火制度。北宋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记载说“唐时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赐近臣戚里,本朝因之,”所以“改火”是寒食节最鲜明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习俗。“上巳”也是先秦时期春节的一种活动,刚开始就是水边沐浴,举行除恶之祭,于春天上巳日举行,在三国以前多是在三月上巳日,后来就固定在三月初三日。

东晋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中也提到“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也是上巳风俗。“修禊”就是指“祓禊”,春天三月上巳在水边祓除不祥,以香薰草药等沐浴,举行祭祀,这种活动至少在周代就已经形成,由专门的女巫掌管,秉兰草、拂不祥,王羲之所生活的魏晋时期上巳时文人雅士借此机会在水边宴饮歌咏,发展出一项风雅的活动就是“曲水流觞”。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