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黄祖洽的轶事有哪些他的求学生涯是什么_历史记录

有关于黄祖洽的轶事有哪些他的求学生涯是什么

历史记录 2023-04-26 13:48www.bnfh.cn历史故事

人物轶事

求学生涯

黄祖洽幼年受家中藏书的影响,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他考入长沙兑泽中学之后刚刚一年半,日本侵略军逼近了湖南。长沙大火以后,黄祖洽离开家乡到江西河口(今铅山县)进入当时迁到河口的九江中学。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步步深入的时代,黄祖洽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国家的患难和家境的清贫,使他从小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但艰苦生活的磨练,使他养成了在困难面前不服输、不信邪、自立奋斗的倔强性格。高中时,每星期的作业在一个晚上便可以全部完成,其余的时间就用于自学。

1943年暑假高中毕业后,黄祖洽只身离开江西去内地,途中几经辗转,还在西昌做了半年小学教师,第二年才到达昆明,考入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两年后西南联大结束,他被分发入清华大学。在大学里,黄祖洽得到不少学识渊博的教授的直接教诲和热情鼓励。例如,教微积分的程毓淮、教高等代数的蒋硕民、教电磁学和物性论的叶企孙、教力学和热力学的王竹溪,都曾给予他深切的关怀和切实的帮助,特别是王竹溪,不仅介绍他读一些数学和物理学的名著,还在假期为他改习题并教他法语。有一段时间,黄祖洽消化不良,而学校食堂的伙食又差,以至腹泻经久不愈。王竹溪了解到他的病情以后,就让他每天到自己家里吃饭,让夫人特别为他做可口又易消化的软食,连续一个多月,直到他痊愈为止。在这些严格而又慈祥的教授的指导下,黄祖洽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跨入了近代物理学的殿堂。

文学少年

在黄祖洽出版的一本名为《三杂集》的书中,收录了他中学时期所写的“少年作文十篇”。这些作文均来自60多年前的两本作文簿,由黄祖洽的母亲留存、珍藏下来,直到母亲辞世前才最终转交给他。

《月明之夜》《爱国贵于自爱说》《论建设心理国防之重要性》……单从篇名来看,当年那个心系天下的少年黄祖洽便已跃然纸上。

作文簿上,一篇题为《读庚信小园赋书后》的文章后,语文老师写下这样的评语“骈散一炉,文情俱胜。使季绳而专研文学,不难出人头地也。勉之望之!”

“季绳”是黄祖洽的字,老师建议他专攻文学,并寄予极高期望。,初露文笔锋芒的黄祖洽其实对理科更感兴趣,特别是物理。

车祸姻缘

1950年8月27日,黄祖洽与从清华一同分来的同学一起回清华园去玩。归途中骑过海淀西街的时候,黄祖洽被从后面驰来的一辆汽车撞成脑震荡,晕倒在地。黄祖洽在医院病房昏迷不醒有两个多星期之久。在养伤期间,黄祖洽学会了织毛线,伤势逐渐康复。当时有几个大学毕业后新分配来的女青年,她们都很同情黄祖洽,特别是一位叫张蕴珍的,她作风正派,办事认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家就在北京,常从家里做些酱牛肉之类的食品带来给黄祖洽增加营养。黄祖洽也常和她谈心,帮助她学习俄语。慢慢彼此有了好感,成了朋友、恋人,1952年年底,结成了终身伴侣。

张蕴珍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曾经从事原子能化学方面的研究,1984年开始参加《当代中国》丛书中国科学院卷的编辑工作,改任编审。他们共有子女三人。

半导体研究

为了加速核武器研制,原子能所按领导指示成立了“轻核理论小组”,由黄祖洽带领十几个年轻人进行氢弹预研工作。不久之后,为了加强原子弹和氢弹预研工作的联系,黄祖洽又被要求用一半时间在核武器研究所兼职,一方面参与设计原子弹研制所需的“状态方程”,一方面仍继续参加氢弹预研。

由此,黄祖洽得了一个“半导体”的绰号——按保密要求,他在原子能所的工作情况可以提供给核武器研究所,以促进他们的工作;但核武器所关于原子弹的研制,却绝不能向外界有丁点透露。

文革经历

1969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越来越严重,核武器研究所也进驻了工、军宣队,知识分子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黄祖洽也在刚刚领导完成了一种型号氢弹的设计,把设计方案提交生产部门后,就被送到河南上蔡县的一个“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黄祖洽以豁达和乐观的精神状态度过了那段岁月,在“干校”里,他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劳动播种和收割高粱、收割麦子、种菜、养猪等,甚至干过建筑小工,虽然身体上有些累,但紧张的思维却得到了难得的放松,经过两年多的“干校”生活,他的血压已经恢复正常。

恩师情深

1948年,黄祖洽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当时在清华任教的王竹溪先生告诉黄祖洽,钱三强即将从美国回来,建议他报考钱的研究生。于是,黄祖洽在钱三强的指导下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其间,钱三强发现,黄祖洽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很好,适合做理论研究,就把黄祖洽推荐给彭桓武做了研究生。从此,黄祖洽和彭桓武结下师生缘,也逐渐成为一生的好友。

晚年时,他们还是经常一起散步、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彭桓武留下了“廿月师徒,多年战友,逢时顺势同行走”的诗句。

二次辉煌

黄祖洽是“一生两辉煌”,一是中国核反应堆工程和核武器设计的奠基者,二是手执教鞭,为中国理论物理事业培养继承人。“杏坛二三子,起舞亦婆娑”是黄祖洽自题诗《述怀》中的两句。谈起给学生上课,黄祖洽说,“每当上完一节课,看到我的学生紧皱的眉头解开了,眼睛里的疑惑不见了,听到他们激烈的讨论,嗅到空气中浓厚的学术气息,我都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耄耋之年的黄祖洽还担任着120多人15讲的本科生课程,多年来,黄祖洽数次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还曾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

不留遗憾

如果不去大学任职,黄祖洽有可能获得“两弹一星”元勋的奖章,与荣誉失之交臂,是否觉得留有遗憾?当黄祖洽被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是因为可以当功臣,我才去做这件事。它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我个人的兴趣。”

2014年9月7日,黄祖洽去世,对他的评价是“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

人物评价

老黄(黄祖洽)会对自己在中华民族确立世界地位中的贡献,感到骄傲与欣慰。(物理学家 杨振宁)

黄祖洽对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物理学家 李政道)

祖洽同志是我国核反应堆理论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科学家 朱光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