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恨贪官的胡人皇帝
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可谓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清流。尽管他文化水平有限,身为胡人,但所作所为却充满了正统色彩。李嗣源皇帝生性仁慈且深思熟虑,深受百姓爱戴。
这位皇帝对民生问题极为关注,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毅然决定精减战马。这一决策对于出身武将的他来说,无疑难能可贵。他还坚决打击贪官污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惩贪风暴。无论是高级官员还是低级吏员,只要触犯法律,一律严惩不贷。
邓州留后陶玘擅自加税,立即受到贬官处罚;亳州刺史李邺因贪污受贿被赐自尽。即使是管理仓库的小吏史彦珣,因贪污被人揭发,尽管背后有驸马石敬瑭等强力背景,也未能逃脱明宗严惩。对于作风粗暴、贪财的汝州刺史苌蕲,明宗更是当面训斥提醒。
除了对贪污行为零容忍,明宗还特别重视道德教化,对于不孝行为同样严厉打击。有位县令裴彦文因对母亲不孝,伺候不耐烦、不周到,被明宗得知后处以极刑。明宗还查实了一起私和仇怨的案件,当事人周威因收受贿赂而企图私了和解,明宗得知后直接降旨赐其死罪。
明宗皇帝性情独特,不但会处理国家大事,还关心百姓的“家事”。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当他得知自己无力统一国家、平息战乱时,便在花甲之年夜以继日地在宫中焚香祷告,祈求上天降下一位圣明的君主,以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精诚所至感动了天地,在洛阳城东北的兵营内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这一奇迹是巧合还是明宗精诚所至,见仁见智。
历史演义的作者们都喜欢在宋史开篇讲述明宗“求天降圣”的传奇故事。明宗李嗣源的仁爱之心与深厚民本思想,不仅体现在他严厉的法制上,更体现在他深沉的祈祷与期望之中。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展现了一位真正为人民着想的明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