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不喜欢商人_历史记录

揭秘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不喜欢商人

历史记录 2025-04-05 11:47www.bnfh.cn历史故事

自古以来,商业和商人的地位在中国社会中备受轻视。所谓士农工商,商被置于末尾,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重本抑末的思潮。而这种思潮的愈演愈烈,与两位千古帝王——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推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秦始皇在位期间,商人的地位与逃犯相提并论。他采纳了《韩非子》中的观点,将商人视为“五蠹”之一,是应当被剔除的。在秦始皇的眼里,商人毫无地位可言。

而汉武帝的举措更是让商人大受打击。他推行的“算缗”政策,虽然是对商人征税,但同时也实施了“告缗”,即举报那些自报财产不实的商人。这一政策导致中等以上的商人大都破产,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运转。在汉武帝的眼里,商人就像是一块肥肉,可以随时拿来填补国库空虚。

为何两位帝王如此讨厌商人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在秦汉时期,田租、户赋以及成年人要服力役等税收都很容易推行,而商人由于其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得征税变得困难。他们掌握了大量财富,却对国家贡献有限。两位帝王自然看不过去。更何况,对于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善于挥霍的皇帝来说,商人就是一个移动的钱包。国库空虚时,自然会找最有钱的团体进行敛财,于是商人就成了牺牲品。

直到宋朝,情况才有所改观。宋朝建立了正常的征收商业税的体制,商业税在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宋朝商人的地位还算不错,但这只是特例。在其他朝代,商人的地位仍然十分低下。

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起伏不定,这与国家的需求、统治者的政策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密切相关。从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商人的态度,我们可以一窥古代统治者对商业的看法以及商业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只有到了宋朝,商业才真正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