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为何总是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历史记录 2025-04-05 08:19www.bnfh.cn历史故事
自古以来,帝王欲稳固王位,必然要对权臣或功臣有所行动,这似乎是历史的一种规律。许多人在读史时,都会对帝王“卸磨杀驴”的做法表示鄙视,或者对权臣的悲惨命运感到扼腕叹息。
许多帝王明知道会因“狡兔死,走狗烹”的行为而遭受千古唾骂,却依然乐此不疲。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三点。
当臣子的功劳过大,超越君主时,帝王往往会感到不安。以刘邦对付韩信为例,韩信的军功无人能敌,但若他行事低调,不招惹是非,也许能安享晚年。韩信终究无法如张良般隐退,最终因自己的愚蠢而丧命。
有些功臣盲目自大,让皇帝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像唐代的尉迟敬德,他在李世民麾下时功勋卓著,但因其性格耿直、蛮横,一度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李世民虽宽宏大量,但也有所警惕,提醒尉迟敬德不要重蹈韩信的覆辙。尉迟敬德明白后,及时改变行为,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有些无辜的臣子在遇到凶残多疑的帝王时,便难逃悲惨的命运。例如明朝的胡惟庸、刘基等名臣,他们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却落得冤死的下场。尤其是朱元璋,他是历史上最多疑、最好杀的帝王之一,几乎所有助他建立大明根基的臣子都被他除去。
历史的规律是,伴君如伴虎。天下之大,皆是王土,臣子再高的功绩也不能忘了这一规矩。范蠡两千多年前的忠告:“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应当警醒后人。与帝王共患难容易,共安乐难,功成身退才是明智之举。
像宋太祖赵匡胤的臣子石守信等人,他们选择乖乖交出兵权,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低调,最终得以过上富足的余生。这是他们在权衡利弊后的明智选择。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与帝王相处,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时刻牢记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上一篇:周桓王姬林为何要发动一场自取其辱的战争
下一篇:没有了
历史人物
- 功臣为何总是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 周桓王姬林为何要发动一场自取其辱的战争
- 你所不知道的潮人雍正帝:穿西装戴假发喝洋酒
- 关于一条兼定的评价如何?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惠妃是谁?身为康熙的姑姑,为什么最后成了康
- 曹操晚年犯下一个致命错误直接导致曹魏灭亡
- 李渊到底是汉还是鲜卑人?得天下为何令人发指
- 名将秦叔宝:众多将领中立功最多的一个人
- 古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登基不到3小时就被杀
- 作为清初开国功臣多尔衮三兄弟结局如何
- 单人殴打篡位皇帝死后两皇帝都为其忠义恸哭
- 西魏权臣贺拔岳居然是被自己的部下杀死的
- 康有为死亡之谜大康有为是死于食物中毒吗
- 沈崇诲是谁国军空军飞行员沈崇诲简介
- 岳飞被秦桧杀害为什么岳家军没有一个为其报仇
- 路随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