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这小国一辈子的朱元璋却放话谁都不准带兵攻_历史记录

恨这小国一辈子的朱元璋却放话谁都不准带兵攻

历史记录 2025-04-04 21:39www.bnfh.cn历史故事

导读华夏之尊,竟遭蛮夷小国轻蔑挑衅。

网络配图

明朝初年,诸多国家如日本、占城、真腊、暹罗、琉球及西洋诸国纷纷来访,但朱元璋对日本的反感尤为强烈。

在朱元璋的书房中,悬挂着一把从剿灭倭寇的战斗中缴获的日本扇子。以此为题,他写下《倭扇行》,诗中怒斥日本国王无道,致使民众沦为盗贼,甚至鄙视地描述日本君臣赤足行走,言语如蛙鸣,肆志跳梁。

当时,倭寇的骚扰日益严重,朱元璋派遣使臣赵秩前往日本,向怀良亲王递交国书。国书中表示:“近日被倭寇俘虏后逃回的人员透露,贵国倭寇的侵扰并非出自贵国王本意,而是盗贼行为。我已令海军暂停战船建造。若能革心顺命,共享太平,岂不是美事一桩?”

网络配图

从在华的日本僧人口中,朱元璋得知与之交涉的怀良亲王并非日本国王,感到大失所望,仿佛在对牛弹琴。此后,日本虽有大名出动贸易船,但因没有正式国书,每次都被朱元璋拒绝入境。

华夏之尊,竟受如此小国欺辱。“皇帝得知此事后果然大为愤怒,但最终吸取蒙古的教训,并未动兵。”

回想汉朝,大将陈汤镇守西域时曾豪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朱元璋,连一代天骄的蒙古人都击败于漠北,为何面对日本的挑衅却不征讨?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从政治角度考虑,天下初定,朱元璋深知休养生息的重要性,不愿再生战事。他在祖训中再三告诫后代不要“穷兵黩武”。从战略角度考虑,北方的蒙古残余才是心腹之患。日本虽不臣服,但远在大洋深处,劳师远征胜败难料,他不愿冒此风险。

尽管对日本的傲慢行为愤怒不已,但朱元璋因种种考量而持重不敢出兵,这恐怕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