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丕刘备都相继称帝,为什么孙权慢那_历史记录

三国时期曹丕刘备都相继称帝,为什么孙权慢那

历史记录 2025-03-29 13:23www.bnfh.cn历史故事

在三国鼎立的时期,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引人注目:相比于曹丕在公元220年的称帝之举,刘备则在公元221年步上称帝之途,然而孙权却足足迟到了八年之久。

说到曹丕的称帝,可谓是大势所趋,早已是时局变迁的必然。曹操生前之所以未曾称帝,想必是有着种种的顾虑和考量。当曹丕终于称帝时,天下已经分崩离析为三,他手中的小皇帝已成摆设,昔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已然失去效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何必再头上加一个主子的枷锁呢?

再说刘备的称帝,当时曹丕已经废汉成帝,大汉的旗帜在风中摇摇欲坠。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曹丕的行为无异于给刘备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更值得一提的是,称帝一直是刘备的梦想,他的行动可谓是顺应天命。否则,在荆州最落魄的时候,他为何要收一个义子名叫“刘封”,又生一个儿子名为“刘禅”,二者名字连读即为“封禅”,在封建时代,谁有资格进行封禅?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当曹丕在公元220年登上皇帝的宝座后,刘备紧接其后在公元221年称帝。然而与刘备、曹操同一时代的孙权为何却整整迟到了八年之久呢?其中的原因其实十分简单。

天下已经划分为三,各方的疆域和百姓基本已经稳定下来。曹丕与刘备的称帝可谓是顺应时势的举措,然而孙权在此情况下的称帝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了。如果他跟风称帝,不仅领土不会扩大,百姓不会增加,更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而且,弄不好还会引来蜀汉和曹魏的联手进攻。孙权是个精明的主儿,他选择先称王,于公元222年被曹丕封为吴王。尽管只是王号,但他在实质上已经享有皇帝的待遇和尊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