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受魏明帝托孤痛哭流涕,为何还篡权?_历史记录

司马懿受魏明帝托孤痛哭流涕,为何还篡权?

历史记录 2025-03-29 08:10www.bnfh.cn历史故事

回望历史长河,诸葛亮的身影伴随着刘备托孤的传奇,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忠诚之心如同璀璨星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忠诚与执着,让人们不禁对诸葛亮的品质肃然起敬。同样是受到托孤重任的司马懿,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史书《三国志·明帝纪》中记载了那一天,春寒料峭,丁亥日的阳光尚未洒满大地。太尉宣王司马懿回到曹叡身边,曹叡病重之中,拉着司马懿的手,语重心长地托付后事:“我病重了,以后的事就依托给你了,你和曹爽一起辅佐我的儿子。”这份托付之重,如同山岳之压。

就在曹叡去世后的不久,年仅三十六岁的他英年早逝。然而司马懿并未如人们期待的那样,忠心耿耿辅佐新君。相反,他很快便发动政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开始篡权之路。

正始十年正月初六,当魏国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先祖之时,曹爽兄弟陪同出城。司马懿趁此良机,奏请太后废黜曹爽兄弟,并率兵占领司马门,掌控了京城。这场政变被史称为“高平陵政变”,从此魏国的权力开始转入司马家族手中。

与诸葛亮的忠诚相比,司马懿的行为无疑引发人们的深思。《晋书宣帝纪》中记载,“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这句话揭示了司马懿内心的野心。作为一个怀抱野心的人,他自然不愿屈居人下。托孤的重任对他来说,不过是利用的机会。当权力与野心的诱惑来临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篡权夺位。

这样的司马懿,聪明过人却野心勃勃。他与诸葛亮的不同选择,展现出忠诚与野心之间的冲突与抉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司马懿的野心终究得以实现,但也让人们思考忠诚与权力之间的平衡与抉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