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想鸿门宴上杀刘邦为何最后又故意放走他_历史记录

项羽本想鸿门宴上杀刘邦为何最后又故意放走他

历史记录 2025-03-29 06:02www.bnfh.cn历史故事

楚霸王项羽原计划在鸿门宴上铲除刘邦,然而宴会尚未结束,刘邦便借故离席,成功逃脱。难道项羽真的未察觉到刘邦的动静吗?显然并非如此。此次宴会的目标本就是置刘邦于死地,作为焦点人物,项羽的疏忽似乎并不合理。其实,项羽故意放刘邦离去,原因在于多方面的考量。

项伯赴汉营向张良透露消息后,回到楚营,受到刘邦与张良的影响,向项羽进言。他提到刘邦攻占关中的巨大功劳,并指出如果此时再攻打刘邦,将是不义之举。经过这番劝解,项羽开始动摇攻打刘邦的决策。尽管刘邦手下的曹无伤提供了刘邦背叛的三项证据,但项羽仍面临矛盾抉择。

刘邦本人善于利用机会。他了解项羽性格中的感性一面,于是巧妙地利用感情来争取生存机会。刘邦提及与项羽的兄弟情谊,并强调自己入关中的艰辛与意外。他提到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暗示自己本应是关中王。这种恭维之词触动了项羽的骄傲心理。

樊哙的慷慨陈词也为刘邦赢得了生机。在紧张的气氛中,樊哙提及刘邦的功绩和忠诚,并指责项羽诛杀有功之人的做法将重蹈暴秦覆辙。他还强调如果项羽继续追杀刘邦,将失去天下诸侯的支持。这一番言辞让项羽重新思考自己的决策。

项羽在多方面的压力下重新考虑了对刘邦的处置。首先是项伯的劝解使他开始动摇,其次是刘邦的政治手腕与恭维让他产生了犹豫,最后是樊哙的陈词使他意识到诛杀刘邦可能带来的后果。在这三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项羽最终决定放弃追杀刘邦。这场鸿门宴的波折不仅展示了项羽的矛盾心理,也突显了刘邦的政治智慧和生存策略。

上一篇:赤发鬼刘唐因为什么原因要冒险来找宋江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