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密史: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竟是历史谎言_历史记录

隋唐密史: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竟是历史谎言

历史记录 2025-03-29 04:27www.bnfh.cn历史故事

程咬金的“三板斧”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斧头,而非马槊。这种深入人心,实际上被演义小说的虚构和夸张所影响。

程咬金,这位在《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声名显赫的人物,其形象早已超越了历史本身。他性格直爽、粗中有细,是福将的代表。一柄斧头,成为他的标志,而“程咬金三板斧”更是成为俗语,用来形容做事起初声势浩大、效果显著。

历史真实的程咬金,并非如此。他是唐朝的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卒于唐麟德二年。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他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善用马槊。至于他如何使用马槊,史料中虽无详细描述,但却记录了他战斗中的英勇表现。

马槊,这种古代兵器,由矛和棒演变而来,多为大力士所用。它种类众多,结构复杂,分为槊柄和槊头两部分。在小说中,为了让程咬金的形象更加突出,作者选择让他使用斧子,而非马槊。斧子更大、更具杀伤力,更能展现程咬金的粗犷形象。

古代演义小说的作者为了吸引眼球,常常对历史人物进行改编。程咬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本为世家大族出身,却在小说中变成了一个逃荒的穷光蛋。这种颠覆式的改编虽然引人入胜,但也确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的程咬金,始终是斧头手,而非马槊的操作者。

回首各类演义小说,使用斧头的人物往往都是豪放、威猛的猛将形象。这种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中。演义小说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对民间大众的忽悠史。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演义小说的魅力及其对民间大众的影响。

上一篇:成安公主李季羡,丈夫被杀,女儿被和亲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