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为什么自称哀家?有什么含义吗?_历史记录

太后为什么自称哀家?有什么含义吗?

历史记录 2025-03-29 02:43www.bnfh.cn历史故事

哀家,乃古戏曲中失夫之后,皇后或太后特有的自称。在明、清通俗小说及现代戏曲中,皇室女子常常以此自称,无论婚姻状况如何,似乎更侧重于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哀家"背后的含义远超过悲哀,它包含了爱怜、眷顾的深层情感。

追溯至清代,李雨堂,别号西湖居士,创作了一系列以狄青为主角的演义作品,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为《》、《五虎平西》及《五虎平南》。在这两部作品中,单单国八宝公主多次以"哀家"自称。如在《五虎平西》第十四回中,公主自诉心声:“我乃二九芳华,姻缘早已注定。曾恐配与本国之人,难以称心。内心孤寂,情愿终身不嫁。谁知竟与此天南地北的狄青有着宿命的缘分。见这英雄,实乃心中所愿。只是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哀家难以明言。幸得师父作合,才有此缘分。”

再观《五虎平南》第三十九回,公主担忧妖道作乱,焦急地询问朝中是否有能除妖之人。若无人可选,她必会领旨亲自出征。清代宣统二年,上海人华琴珊所著的《续镜花缘》中,也有多位公主以“哀家”自称。如第十六回中,公主自述:“哀家自幼便喜爱此道,如今驸马出征,哀家亦欲为此尽一份力。”

“哀家”之自称,不仅反映了古代皇后、太后在失夫后的心境,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的称谓。在古戏曲、小说和戏曲中,它成为了皇室女子特有的自称方式,传递出她们的坚韧、深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这些自称"哀家"的公主们,无论是忧虑国家大事,还是思念远方的英雄,都展现了她们的勇敢和决心,使人不禁为她们的命运和情感而动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