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风云变幻,有时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当有人迟到、失言或敬酒顺序出错时,大家便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这“罚”字听起来总有些刺耳,于是有人便巧妙地将它转化为“奖一杯”。虽然意思没变,但“奖”字听起来总是让人感觉更加悦耳,结果往往是心甘情愿地喝下那杯酒。
唐太宗似乎经常参加这样的“酒宴”,并深受其启发。对于那些受贿的贪官,他别出心裁,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你贪什么,就奖你什么;你贪多少,就奖多少。在金銮殿上当场“兑现奖励”,让你在文武百官面前把奖品背回去。这种“奖励”方式,虽然看似温柔,实则让人颜面扫地,内心深受打击。
长孙顺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他因受贿数十匹绢绸而被唐太宗公开曝光后,太宗不仅没处罚他,反而“奖励”他更多绢绸,让他在众人面前背回去。这种“奖励”让长孙顺德无地自容,周围百官则像看把戏一样窃窃私语。后来,唐太宗又用同样的方式“奖励”了其他作奸犯科的官员。
唐太宗的方法虽然温柔,但却比严厉的处罚更让人难受。他深知人性都有羞耻心,没有羞耻心的人就如同禽兽。他的这种处理方式从精神上给人行刑,让人一辈子甚至数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清朝的雍正皇帝深得唐太宗的衣钵。在处置年羹尧时,他不杀钱名世,而是让他回到原籍,并在他的住宅前挂上一块写着“名教罪人”的匾额。这种处理方式让钱氏及其家族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给他们精神上带来极大的压力。这种精神上的惩罚,比起肉体上的惩罚来,更为厉害。雍正皇帝的这种处理方式既体现了他的智慧,也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