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为何迟迟都不肯立太子_历史记录

宋仁宗赵祯为何迟迟都不肯立太子

历史记录 2025-03-23 17:32www.bnfh.cn历史故事

宋仁宗无嗣,英宗年幼时便被接入宫中抚养,赐名宗实,后改名为赵曙。嘉祐七年,宗实被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

追溯其源,仁宗的三位皇子早逝,无奈之下才在宗室中选择继承人。为何仁宗在宗室子侄中选择太子这一决策却迟迟难以落地呢?

至和二年,46岁的仁宗身患重病,心中焦虑万分。身为万民臣服、四海为家的皇帝,他拥有世间一切,却唯独缺少一个继承人。任何皇帝都会明白,家业无人继承是多么令人焦虑的事情。宰相文彦博建议他立刻确定太子人选,仁宗也同意了。病愈后,他又将立太子之事搁置。

仁宗此举惹怒了范镇,他身为知谏院大臣,认为建储之事乃国家根本,多次向仁宗进言,甚至痛哭流涕。仁宗虽感动,但仍未松口,表示要再等几年。这期间,韩琦建议他在宗室中选择贤能之人作为继承人,仁宗则以后宫即将有孕为由婉拒。

后宫所生的却是女儿,包拯也出面严肃地指出太子地位的重要性,但仁宗仍犹豫不决。直到汝南王赵允让去世,仁宗似乎才下定决心在宗室中选择继承人。这其中或许包含了封建时代的传统观念:没有儿子的男子在人前会抬不起头来。仁宗在景祐二年将赵允让的儿子宗实接入宫中抚养。过继的孩子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骨肉。特别是赵允让威望极高,他的儿子宗实对他极为敬重、孝顺。有了这样的亲爹在,宗实对仁宗的感情投入能否百分百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因此不难理解仁宗为何在立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这一“大转弯”背后隐藏的正是仁宗的深深用心和复杂的考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