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作者最初无记载张择端差点不为人知_历史记录

清明上河图作者最初无记载张择端差点不为人知

历史记录 2025-03-23 14:00www.bnfh.cn历史故事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的皇室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可谓深沉而持久。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被称为“画史”的专职画师。而到了汉朝,虽然有一位名叫毛延寿的画工因其技艺高超而名噪一时,但他的声名却是因一次未成功的索贿,为王昭君的画像扭曲了真容而得来的。

唐朝时期,皇家对于绘画的热爱更甚,御用画师群体日渐壮大。至五代时期的后蜀,更是设立了“翰林图画院”,这是中国古代史上首个宫廷绘画机构。画师的尊称也从此时开始,被称为“待诏”或“祗侯”。这一传统在两宋时期得以延续,那时的画家若有机会进入皇家画院,无异于获得了无上的荣耀。

以《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为例,他在宋徽宗时期的皇家画院中服务,其画作代表了当时官方画院的最高水平。尽管《清明上河图》被视为国宝,关于其作者的身份最初却并无官方记载。幸运的是,金朝的张著在其所写的71个字跋文中简单介绍了张择端的身世,使得这幅杰作避免成为无名氏的作品。

尽管画家们有机会进入官方画院,他们仍面临着艺术上的孤独。例如李唐,他曾是宋朝画院的待诏,然而他的画作在流落民间后并不受欢迎。他曾抱怨说:“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他的遭遇反映出即使得到皇室的认可,画家们仍需面对大众的审美挑战。

这些画家们的经历反映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衰与变迁,也展现了艺术家们在追求艺术道路上的艰辛与孤独。他们的作品,无论是供皇室欣赏还是为民所画,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