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的这句,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历史记录 2025-03-23 12:56www.bnfh.cn历史故事
南宋的朱熹,这位理学的代表人物,曾深刻指出:“人的内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是极端的。当天理存于心中,人欲就会消失;相反,人欲若占据上风,天理便会被淹没,人心不可能同时容纳这两者。”这种观念在某些情境下被推向极端,甚至导致以理。
在文学巨著《儒林外史》中,有一位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秀才王玉辉,他沉浸于理学的世界几十年,他的行为却显得愈发愚蠢。当他的女婿离世,女儿决定绝食殉夫时,他非但没有阻止,反而鼓励她:“我儿,你既然决心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不会阻拦你,你就照做吧。”当女儿因殉夫而离世,他却仰天大笑:“死得好,死得好。”这一幕揭示了理学观念中“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极端思想。
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我们既是理性的产物,也是感性的体现。我们不能仅仅从口体的需求出发,盲目追求物欲的享受。如果我们仅仅追求与口体之“欲”完全对立的“理”,那就陷入了一种抽象、虚伪的教条之中。这种极端的思想和行为,既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理”与“欲”应如何平衡与协调呢?这不仅是古代先贤几千年来探索、争论的话题,更是现代人需要加以研究和思考的生活中心问题。在追求理性和感性的平衡中,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这种平衡与协调的实现,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占领北京城的李自成为何不能统一天下?
下一篇:没有了
历史人物
- 朱熹说的这句,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 占领北京城的李自成为何不能统一天下?
- 张兆和留存下来的珍贵家庭照最后一张是张家四
- 惊闻!三件偶然事件竟改变大汉历史
- 三国演义刘备临死走套路诸葛亮从此累死
- IS首领巴格达迪是怎么死的消息来源可靠吗
- 历史上此人堪比诸葛亮,更有大策略的人,他的
- 完美领导宋徽宗:时常花钱逗文人墨客开心
- 完美婚恋需彼此成全:张伯驹和潘素的传奇情事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是怎么死的?真实原因是什
- 蜀相诸葛亮只是文士?这四点告诉他文物全才
- 三国时期的神箭手赵云竟然只能排第五!
- 织田信清是谁?日本战国武将织田信清生平简介
- 隋末定杨天子刘武周:率军抄了李渊后路的枭雄
- 高璩是什么人?高璩人物生平简介
- 假如不杀魏忠贤明朝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