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大将边镐:竟然是出了名的灭国名将
边镐,人称康乐,生卒年不详,乃是江宁的豪杰,活跃于五代时期的南唐。
初露锋芒
南唐保大元年,边镐奉南唐中主李璟之命,镇压张遇贤起义。他以行营招讨的名义兼任抚、信、袁、吉等州都虞侯,勇猛地进攻割据福建的闽主王延政。经过激烈战斗,王延政投降,福建平定。
削官为民
南唐众将争功之际,边镐却保持沉默,赢得了南唐皇帝的信任。之后,他率军平定湖南的马氏政权,进位武安军节度。边镐为人宽厚,治军无严法,时人尊称他为边菩萨。平定湖南后,马氏旧将刘言、王逵、周行逢、孙朗等人叛乱,边镐抵御不力,全军覆没,从湖南逃回,最终被削官为民。
重新为将
当南唐卷入与后周的战争时,边镐重新被任命为将领,但被后周军队生擒。周世宗柴荣赏识他的才能,任命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议和后,边镐虽被遣返,但不再受南唐重用,最终卒于金陵。
史书记载的边镐传奇
边镐,金陵人士,早年侍奉南唐烈祖,以机智著称。他在保大初年间,镇压了张遇贤的起义。他在与建州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众将争功时他保持沉默,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当楚地的马氏兄弟相攻时,元宗知道楚地的忧患,任命边镐为信州刺史,领屯营兵,兼湖南安抚使。边镐在征战中遭遇败绩,失去了郴州。他恐惧南汉侵犯边境,请求除道圣二州刺史。然而实际上,湖湘的忧患并不在南汉,而在于马氏废立以来,国库空虚,人心离散。边镐因管理不当、缺乏决断力而失去人心。最终,他被军校孙朗,边镐失去湖南,归附中原。他的失误导致整个楚地失守,自己也因此被削官流饶州。后来周师大举入侵南唐时战败被俘的他在周世宗那里被任命为右千牛卫上将军。等到元宗割淮南地请盟后去世在金陵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边镐的一生充满了战争的硝烟和悲壮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