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问郑州暴雨灾情
《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警钟长鸣,城市防灾亟待加强》
一、灾害概述
一场罕见的历史特大暴雨,自2021年7月17日至23日席卷河南省,其中郑州市在7月19日至20日遭受了极端强降雨的侵袭,单日最大降雨量高达624.1毫米,几乎达到了郑州年均降雨量。这场暴雨引发的灾难性后果,使全省有约一千四百七十八万六千人受灾,经济损失高达一千二百亿六千万元,其中郑州市的损失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二、生命损失惨重
这场灾难导致全省因灾死亡失踪的人数达到398人,其中郑州市占到了九成以上。重大伤亡事件频频发生,如地铁5号线积水导致的乘客被困等,令人痛心。
三、国务院调查结论与责任认定
国务院调查组深入调查后认定,此次灾害是极端暴雨引发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在此次灾害中的表现被指出存在风险意识薄弱、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导致了许多本可避免的伤亡。调查组进一步指出,郑州市在灾害应对上存在领导责任缺失、应急体系缺陷以及城市建设短板等三大主要问题。
四、媒体关注热点
媒体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灾害应对的争议、责任追究与反思以及后续报道与警示等方面。郑州市气象局在暴雨前多次发布红色预警,但灾害应对决策的执行存在滞后,如地铁停运决策等。部分领导干部在灾害中的表现被批评为“不会为、不善为”,暴露出应急管理体系与城市治理的深层次矛盾。
五、改进措施与启示
针对此次灾害,国务院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启示。要求各地优化指挥机构设置,落实“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要加强城市防灾规划,特别是地下空间、排水系统等关键设施的建设。强化公众教育与问责机制,推动防灾责任落实到基层。
此次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媒体报道与调查,不仅揭示了极端气候的破坏性,也暴露出城市治理中的诸多问题。国务院调查组的结论为全国城市防灾提供了警示,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城市防灾建设。希望后续的改革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真正提升城市的防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