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
一、政策调整内容
自2024年8月起,根据民政部发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我国婚姻登记流程迎来重大变革。两大核心调整,引人注目。
1. 简化证件要求:办理结婚登记的居民,只需出示居民身份证和一份无配偶及三代内无血缘关系的书面声明,即可正式登记,不再需要提交户口簿。这一变革让婚姻登记更加便捷。离婚登记所需材料也随之简化,仅需身份证和结婚证,大大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2. 突破地域限制:新草案打破了婚姻登记必须在一方户籍所在地办理的局限,允许在居住证发放地或常住地进行登记,实现了“全国通办”。这一举措适应了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状,减少了异地婚姻登记的繁琐。
二、政策调整的背景与意义
1. 贴合人口流动趋势:现行婚姻登记规定与当下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状存在一定的矛盾。新政策的出台,正是为了响应这一现实需求,通过简化材料和取消地域限制,减轻异地婚姻登记的额外负担。
2. 技术发展的助力:全国婚姻登记信息的联网,使得身份证具备了身份核验的功能,而户口簿的证明作用逐渐减弱,为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3. 强化婚姻自主权:取消户口簿要求,能够减少父母对子女婚姻的过度干预,跨地区登记的自由选择也增强了婚姻登记的“仪式感”。
三、政策实施进展及试点情况
新政策虽尚未全面实施,但已在地进行了积极的试点。自2021年6月起,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已在21个省份成功试点,为新规的推出积累了实践经验。目前,草案仍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具体实施时间还需等待国务院的最终审批。
四、公众关注与争议
对于新政策的出台,部分网友的担忧声音主要集中在简化材料可能带来的重婚风险上。民政部对此回应称,全国信息联网和身份核验技术能有效规避这一问题。同时强调,新政策的实施旨在更好地服务民众,提高婚姻登记的便捷性和效率。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政策将平稳落地,为广大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