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之包拯:清官如水与吏猾如油
灵异事件 2025-04-08 00:56www.bnfh.cn灵异事件
在古代中国,开封府南衙的包拯审理案件时,曾遭遇一个贿赂值堂书吏的犯人。当犯人喊冤时,吏员却借机卖弄权势,企图掩盖真相。包拯洞察其奸,不仅严惩了吏员,还从轻处理了犯人。这看似正义的胜利背后,实则揭示了官清如水难敌吏猾如油的现实。
在中国漫长的州县衙门史上,清官往往难以战胜猾吏。这是因为官与吏的制度差异导致了权力的失衡。官员多来自异乡,初来乍到,不熟悉民情,而吏员则是地头蛇,世代盘踞地方衙门,与豪富勾结。如此一来,资深吏员往往认为自己是衙门的主人,而官员只是过客。这种局面使得官员容易“为吏所欺”。
南宋江东提刑蔡杭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管辖诸县时,收到的状纸大多是百姓控告猾吏的。这些猾吏如孙回、余信等人,私押人入狱、非法敛财,甚至对证人施以暴力。由于背后有复杂的关系网,即使受到惩罚,他们也能通过说情声重新涉足公务。
官清如水难敌吏猾如油的另一原因是吏员通晓成例和档案。办任何事情,除了基本法令外,还有浩如烟海的成例和档案。科举出身的官员往往难以掌握这些门道,而吏员则通过家传、师授或自身修炼,成为州县衙门里的“真衙神”。他们熟悉成例和档案,掌握了办事的诀窍,这使得他们在官场中拥有重要地位。
宋人刘克庄的《咏老吏》一诗生动地描绘了老吏员的形象。这些老吏员经验丰富,熟悉旧贯新条,甚至斗智胜过鹜辈。他们在阳间无人能治,只能寄希望于他们死后受到阎罗王的审判。
官与吏的权力博弈背后隐藏着制度、关系网、成例和档案等多方面的因素。要真正实现官清如水,不仅需要清官的正义,还需要制度的完善和监督的加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平正义在官场中的实现。
上一篇:六十花甲指的是什么 六十花甲是啥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