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中国向车主致歉
电动转向柱减配事件(保时捷面临危机,2022年)
保时捷,这个享誉世界的汽车品牌,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减配风波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起因于全球芯片短缺,保时捷无奈之下将部分车型的电动转向柱减配为手动转向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决策背后的无声转变并未提前告知车主。当车主们得知这一消息并试图寻求补装时,却收到了令人失望的回应——只有一张价值仅2300元的代金券作为补偿。这一做法显然激怒了车主们。
车主们的维权声音迅速扩大,他们的诉求清晰明确:自行加装转向柱需花费近3万元,这样的补偿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短短时间内,维权量迅速攀升至95份。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信任危机,保时捷迅速做出反应。
在舆论的压力下,保时捷于2022年5月19日提出了解决方案:免费恢复转向柱电动调节功能,并为未恢复功能的车主提供补偿方案,同时延长整车一年保修。保时捷还成立了特别工作组,承诺与车主们一对一协商解决方案。这些举措显示出保时捷对于维护品牌声誉的坚决态度。
就在保时捷忙于应对这一危机时,另一场风波又起。货拉拉司机纠纷事件(保时捷合作方的失误,2024年)
保时捷的合作方前卫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与一名货拉拉司机因一笔600元的运费争议而引发冲突。司机声称保时捷方拖欠费用并恶意投诉导致其账号被封。这一事件再次将保时捷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件发酵后,保时捷迅速承认合作方的处理不当,并对纠纷以及现场发生的“轻微肢体接触”表示歉意。合作方现场支付了争议运费,双方在警方的调解下达成和解并删除了相关视频。保时捷再次表示将加强与合作方的管理。这一事件反映出保时捷在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合作监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电动转向柱减配事件到货拉拉司机纠纷事件,保时捷两次致歉均因合作方或供应链问题引发争议。这些事件不仅考验着保时捷的危机应对能力,也暴露出其在合作伙伴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上的短板。通过积极的应对措施和反思改进,相信保时捷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