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释放7.5亿蚊子
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地计划释放7.5亿只转基因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以应对蚊媒疾病传播的风险。这些疾病包括登革热、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热等。这一创新项目由英国Oxitec公司与当地机构共同研发,旨在通过基因技术有效控制野生蚊群数量,替代传统杀虫剂的使用。
关于这一技术的实施方式,转基因雄蚊(代号OX5034)被赋予了特殊蛋白质基因。当它们与野生雌蚊交配后,雌性后代会在成虫前死亡,而雄性后代则能够存活并继续传递这一基因。通过多代繁殖,蚊群中的雌性比例逐渐下降,最终达到减少种群规模的目的。
该项目自2020年5月获得美国环保署批准以来,已在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分阶段实施,计划持续两年。截至2023年,已逐步开始释放转基因蚊子,后续可能会扩展到其他蚊种。
这一技术也面临着争议和潜在风险。一些环保组织担心转基因蚊子可能导致生态失衡,例如蚊群数量的急剧减少可能会影响依赖蚊子为生的捕食者(如鸟类、蝙蝠等)。尽管Oxitec公司声称已在实验室和巴西等地进行了安全性验证,但长期生态效应仍需要密切观察和评估。
部分当地居民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表示质疑,担心基因会扩散至非目标物种。该项目的实施需要地方公投和联邦机构的双重审核,但一些批准流程被批评为缺乏透明度,这也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争议。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曾在广州开展过类似的灭蚊技术试验,通过绝育雄蚊和感染共生菌技术,成功使野生白纹伊蚊减少83%-94%。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基因技术用于蚊媒疾病防控,但也强调必须结合区域性生态评估。
美国释放转基因蚊子的计划是蚊媒疾病防控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虽然这一技术具有减少杀虫剂使用、精准控制目标蚊种的核心优势,但生态风险和公众接受度仍是项目推广的关键挑战。截至2025年,该计划仍在持续监测中,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评估。这一举措无疑会引发持续的讨论和关注,我们期待着科学界和公众共同为未来的蚊媒疾病防控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