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乾隆一直想不通的问题,百官明明都知道为_科学探索网

这个乾隆一直想不通的问题,百官明明都知道为

科学探索 2025-04-07 22:33www.bnfh.cn科学探索

在乾隆的统治下,大清王朝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时的乾隆,作为帝国的王者,一直为国家的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在他统治的某个时期,他提出一个难题,询问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关于“耗羡归公”制度的看法。这一制度由雍正帝推行,旨在解决地方官员薪水较低以及吏治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效能,甚至产生了新的问题。乾隆期待从新一代的才俊们那里获得一些启示,因为他深知这些问题关乎大清的命运。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即乾隆七年的科举考试中,他亲自出题,亲自考核。大殿之上,300多名学子齐聚一堂,共同面对这一关乎国家未来的问题。学子们的回答并未让乾隆满意。他们对这一复杂的制度问题持谨慎态度,不愿轻易发表意见。尽管他们的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在皇权的笼罩下,他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乾隆失望之余又转向文武百官寻求答案,但臣子们的回答同样未能让他满意。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乾隆直到他去世。

清朝初期官员的俸禄并不高。例如知县年俸仅为45两银子,这对于一个家庭的开支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雍正帝推出了“耗羡归公”制度,允许地方官员在征税时额外加征一些税款。这些额外的税款一方面用于提高官员的待遇以减少贪腐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用于衙门办公开支。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官员们在暗地里多加征税不仅未能解决贪腐问题反而助长了不正之风。这一问题让皇权笼罩下的改革治标不治本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那些深知这一问题的官员们却不敢直言改革的方向甚至不敢提及废除“耗羡归公”这一制度的原因在于皇权的威严与权力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上一篇:联想hikpadx61配置 联想x61换固态硬盘升级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