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的邺城之战,60万唐军真的是因为狂风
科学探索 2025-04-06 01:39www.bnfh.cn科学探索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唐军开始对邺城的安庆绪部发动围攻。这一行动源于一年前安庆绪从洛阳逃往邺城,只带着少数随从,大部分兵力被唐军击败。唐军不仅收复了洛阳,还占领了河内等地,迫使安军将领投降。肃宗皇帝忙于迎接太上皇还都,未及时追击安庆绪残部。
安庆绪逃至邺城后迅速重整旗鼓,召集各路兵马,短短时间内便集结了约6万大军。他忌惮史思明的势力,向范阳调兵。史思明本有机会消灭安庆绪,却选择接受唐朝的任命,成为范阳节度使,但半年后再次反叛。
尽管安、史两军之间矛盾重重,但它们对唐军仍然构成严重威胁。于是,唐肃宗派遣七大节度使以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共计约20万兵力北上进攻安庆绪。李光弼和王思礼也率部助攻。宦官鱼朝恩担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督各军行动。
唐军在十月北渡黄河,先后击败安庆绪的援军,攻克卫州,并在愁思冈大破安军,斩杀三万余人。安庆绪退守邺城,急求史思明救援,甚至承诺让位。史思明率13万大军南下,击败崔光远夺占魏州后按兵不动。
正当唐军围攻邺城数月不下、师老兵破之际,史思明率部逼近,并截断唐军粮运。三月初六,双方展开激战。就在狂风骤起,天色骤暗,两军都惊而退。唐军溃败南撤,史思明则乘机追击并占领邺城。他诱杀了安庆绪及其部将,吞并其军队,留下儿子史朝义守城后返回范阳。
这场战役的失败揭示了唐军的诸多弱点:围攻安庆绪长达一年后才发动攻击、兵力调度不当、久攻不下的心理压力以及军心不稳等。唐肃宗和军队未能及时追击安庆绪残部、缺乏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以及粮草供应不足等问题都为这场大溃败埋下了伏笔。这场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失败,更是对唐朝战略和指挥能力的严峻考验。
上一篇:他与李元霸打平手:若非英年早逝必成战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