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个战略大师杨嗣昌十面埋伏囚闯王
科学探索 2025-04-05 12:57www.bnfh.cn科学探索
解读崇祯朝历史,杨嗣昌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人物。这位来自湖南常德的重臣,以其才华横溢和机敏便捷赢得了各方的关注。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存在极大的分歧。有人痛斥他是误国误民的权奸,对他恶语相向;也有人认为他是崇祯年间唯一能挽救危局的人,对其寄予厚望。
杨嗣昌深谙历史变迁,一向工于笔札,富有辩才。他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以及“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术布局,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智慧。当朱由检听到他的策略时,甚至拍案叫绝,感叹用他太晚了。
那么,他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究竟是何意呢?这一战术的核心在于以不同的地区作为正面和侧面的战场,形成围剿与防御的结合。无论是陕西、河南、湖广还是凤阳的正面战场,还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的侧面战场,都要形成合围之势,共同围剿敌人。无论敌人流窜至何处,都要形成一个罗网,这就是“十面张网”的意图。
崇祯十三年(1640)十二月,杨嗣昌得知张献忠偷偷进入湖广,心急如焚地赶回途中,却得知了襄阳被攻陷、襄王被杀的消息。这位朱翊铭、襄王,与万历皇帝同辈,却是崇祯皇帝的爷爷。他在面对张献忠时却毫无骨气,令人痛惜。杨嗣昌得知此消息后,深感愧疚,觉得自己未能尽到责任,最终因病重而亡。
杨嗣昌的死让崇祯深感悲痛,他对待杨嗣昌的丧事如同自己的亲人一般,不仅未追究责任,还追认了一品头衔,并给予丰厚的抚恤金和养老金。尽管杨嗣昌未能完成自己的承诺,但他已经做得足够多。他的才华、机智以及对国家的忠诚,都让人们对他充满敬意。他的故事,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上一篇:班超是什么时期的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