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怎样去世的?_李世民是怎样得到皇位的_怪人怪事

李世民是怎样去世的?_李世民是怎样得到皇位的

怪人怪事 2023-05-05 09:20www.bnfh.cn怪人怪事

李世民是怎么死的?

李世民上了岁数以后,和很多老年人一样,开始犯糊涂。又或者,这些年他活得太过压抑,真的很想放纵一下自己。于是在长孙皇后去世以后,他的男人本性开始显露……

据说,千娇百媚的武媚,进宫时才14岁,就成了李世民的后宫储备,真是色中饿鬼。

正所谓,人在混蛋,天在观看。终于,羽林军出现哗变——他们实在不能忍受自己心目中的圣君变成这个德性,于是将箭射入宫闱,意在提醒皇上收敛收敛,结果,全部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守卫阎王爷去了。

临了,我们的千古一帝才豁然清醒,他拉着儿子李治的手说“你学谁都行,可千万别学你爹啊!”一代雄主李世民,不知道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就这样走了,享年52岁。

关于李世民的死因,历史上还有一个传说。

故事要从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说起,那一年,因为在与弟弟的政治斗争中渐落下风,太子李承乾起了急,勾结大将侯君集,准备兵变登基。

结果是,李承乾失败了。不过,这件事对李世民的伤害指数爆表,两个儿子为争家产,差点让玄武门事件重演,深深触动了李世民心里最痛的那根弦。苦闷之余,他开始吃所谓的仙药,幻想着能长生不老,起码再活几百年。

很遗憾,李世民这个伟大的愿望没能实现,他带着强烈的不甘愿,死在了寻求长生的路上。

那么问题来了——据历史记载,李世民不光自己吃仙药,还与大臣们一起分享,那位黑脸门神尉迟恭,听说就没少吃。可为什么尉迟恭活了整整74岁,李世民却早早挂了呢?

好吧,时间还得往前调。

据说,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东土大唐来了一个和尚,不是玄奘,叫那罗迩婆寐。这人一见李世民就狂吹,说自己活了二百多岁,李世民……就信了!

李世民高兴得不得了,这下终于可以再活五百年啦,结果,带着自己的长生梦,死在了终南山中。

李世民就这样走了,可身后留下的烂摊子该怎么办呢?

比如,西突厥、高句丽那俩顽主还没收拾老实呢。

——留给李治那小子吧!

再比如,那个千娇百媚的武媚怎么办?

——留给李治那小子吧!

李世民这个人,笔者认为,他自带一半天使属性,一半魔鬼属性。

说他是天使,因为他无论文治还是武功,在我国历代帝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他也确实给黎民百姓创造了非常幸福的生活。

说他是魔鬼,因为在玄武门那个腥风血雨的早上,他的人性显然已经短暂地缺失了。

而李建成这位废太子,拨开历史迷雾我们不难发现,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兵变,他的所作所为,根本不能和昏庸无能、人品龌龊、残害忠良挂上钩。

我们今天还原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真实模样,并非有意贬低谁捧抬谁,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悠悠数千载,并非每个史官都是司马迁,我们今天看到的正史,有许多地方,是经过修改的。




李世民是因病去世,后人给出了分析,很有可能是他因驰骋沙场晚年落下了病根,乱吃丹药导致的。

《资治通鉴》中记载,在一次回程的途中,李世民忽然患上了“痈疽”,严重到了“御步辇而行”的程度,乃至“太子为上吮痈,扶辇步从者数日,越病越重。

他先是服食了国内道士炼出的丹药,但并不奏效,他以为国内道士们的道术浅,于是派人四处访问国外高人,印度和尚就是他当时最信任的人,可就是这位高人,给他建议让他吃自己炼制的丹药,后来李世民听信了他的话,在后来的几年里身体不好不坏,最终一命呜呼。

其实原本李世民是不听信这些东西的,可正是李世民原本不屑一顾的东西,却让他慢慢中毒身亡了。

因为古时候的“丹药”成分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马上毙命,但久而久之,李世民的身体会不堪重负。

他一生凭借卓越的胆识、骄人的战功,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实际缔造者,虽然去世很可惜,但历代君王英年早逝的数不胜数。





李世民都是大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中箭受伤而死,咱们都知道李世民临死前也没有彻底的把高丽拿下来。晚年李世民虽然年纪大了,但始终没有放弃对高丽的战斗,所以有了一种说法就是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战场,被敌方用箭射成重伤不治而死。我感觉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不高,一般帝王御驾亲征都是起到精神上鼓舞士气的作用,并不是身先士卒冲在战场上杀敌,所以这种被箭射中的说法可能性不大。

第二种说法就是资治通鉴上一些记载,说李世民得了一种叫做痈疽的病,怪异网小编在中医资料上搜索了一番这个病,大体意思就是说表皮和内脏急性化脓,按这种病情描述的话确实很棘手。李世民在经过皇家御医诊治病情并无好转,后来可能李世民急病乱投医,感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使用了天竺国的秘制丹药,谁知此丹药性烈或有其他毒性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古代大多长生不老丹药、秘制续命丹药、什么万能丹等好多都重金属超标,不排除像现在那样包治所有癌症骗术影子的存在。

我个人感觉李世民的死应该是第二种情况,李世民病重在当时医疗条件比较差的年代,病情在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难免会尝试使用些比较激进的治疗方式。但如果说他像某些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乱服用丹药而死,这种可能性也不高,李世民病入膏肓死马当活马医服用不知名丹药但有可能。

非常荣幸能回答您的问题,更多精彩历史点击关注吧!




谢邀。

自古帝王多求长生不死,以保自己江山社稷永存。历史上帝王长寿的少,寿命长的就那么几个。主要原因是身体和精神双重压力大,国事操劳,怕人觊觎帝位,影响健康。再就是嫔妃众多,纵欲过度。李世民也不例外,在他50多岁生病(中风)后,长期服药,后来又服食丹药,不治而崩。从来丹药不长生,偏信此方误帝王。看来一代明主也难逃此厄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内,50岁的唐太宗卧床不起,他病得很突然,身体里所有的卡路里即将燃烧净尽,只好下旨命皇太子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不久前他还命古神感、薛万彻攻打高句丽呢, 7月10日,就驾崩了。李世民一向身体强壮,他的死让人禁不住怀疑,他是正常死亡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近两千年来人们对他的死因争议不断,下面咱们就从一些具体的史料中来寻找并推断他的死因吧。


一、先天身体不好

其实李世民小时候的身体状况并不太好,看了许多医生也没有呈现生龙活虎之态,他的父亲李渊,当时为郑州刺史,愁得专门请人为他造佛像供奉祈福,希望他的病早日痊愈,可见李世民得病已足够严重。

草堂寺为子祈疾疏

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因患,先於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损。今为男敬造石碑像一铺,愿此功德资益弟子男及合家大小,福德具足,永无灾鄣。弟子李渊一心供养。

这迷信的做法自然不能让李世民的身体得到好转,李渊就另寻它法,他让李世民习武强身。这方式挺不错,李世民的病情逐渐好转,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么健壮。


李世民到了14岁时,他的母亲窦氏生了重病,那时的李渊正在外忙着备战。李世民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一直侍奉在母亲的病榻前寸步不离,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一直陪伴着母亲,端汤倒水,仔细照顾,他衣不解带,直到窦氏(后来追封为太穆皇后)去世。

接着,李世民又守孝三年,本来他的身体就不太好,加上长期的劳累和悲伤,身子熬垮了,他双腿发软,需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李渊当了皇帝后,为李世民的母亲塑像并供奉在庙里,李世民当了皇帝去太庙,见到母亲的塑像仍然伏地痛哭。

“三年正月戊午,帝有事於太庙,至太穆皇后神主,悲恸呜咽,伏地不能兴,侍卫者莫不歔欷。 先是,帝在髫龀,穆后於诸子之中独所锺爱。自穆后寝疾,朝夕侍侧,不解衣冠,所进汤药,必先尝之。及丁穆皇后忧,毁瘠三年,杖而能起。”《册府元龟卷二十七 帝王部 孝德》

这些都证明李世民的身体底子是很差的。

二、频繁征战对身体的损耗

李世民自打小就身体不好,他的性子又太刚烈,靠练武和病魔抗争,年少时加入军队,硬生生将身体练得结实起来。

他有一股子不认输的拼劲,经常上战场拼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晋阳起兵,领兵破长安,和大哥李建成一起夺取西河郡,唐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经常日夜行军风餐露宿雨淋,每次打起仗来都是照死里拼,经常单枪匹马冲入敌营,打起仗来根本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他追击敌军,废寝忘食,数天不解甲。


杀刀光剑影即使受伤也拼命杀敌,《资治通鉴》载

“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贼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老生遂大败。 ”

终其一生,他在对抗敌军时唯一的一次窝火就是渭水之盟,但他心里一直没有服输,四年后一战雪耻灭了突厥,可见他性格的刚毅。

年轻时的李世民猛拼猛打,对身体的损耗也是很大的,而晚年的李世民又进行了对高句丽的几场大战。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 46岁的李世民不顾群臣劝阻,亲率大军远赴辽西征讨高句丽,他从洛阳北进,穿山越林过河,路途路远天气严寒,道路泥泞,他硬是带着6万大军冲到辽东城下,还和大头兵一起抗麻袋填护城河,趁月黑风高偷袭并火攻辽东城,打得高句丽军大败,拿下辽东城改名为辽州。


接着,马不停蹄当进攻白岩城,李世民的爱将、伊利可汗的曾孙——阿史那思摩中流矢受伤,李世民俯身为他吸吮淤血,要知道,那个箭头很可能上面被涂毒或浸“金汁”,皮肤稍微有擦伤或者有炎症都能引起中毒,李世民用嘴为爱将吸淤血,也是不要命的表现。到了深秋十月,天降严寒,粮草短缺,李世民只好收队回朝,阿史那思摩因受伤严重刚到京师就死了。

李世民这次亲征高句丽,连克高句丽通定、玄菟、建安、横山、盖牟等十多座城池,杀敌四万多人,俘获马匹五万,牛五万,迁徒辽、盖、岩三州百姓约七万人前往中原,但也使自己的身体元气大伤。

但要对比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哪一个没有为南征北战操心劳神?看看他们的寿命虞世南享年81岁,李靖享年79岁,唐俭享年78岁,程知节享年77岁,李绩享年76岁,萧瑀和尉迟恭都享年74岁。就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平均寿命来看,高达65.9岁。所以南征北战,战场厮杀并非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先决条件,但对争强好胜的李世民来说多少有一定的影响。

三、精神压力大

李世民在20多岁时面临皇权之争,大哥和老四合伙对付他自己,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李世民被逼无奈在众人的支持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杀弟杀侄子,逼自己老爹退位,对自己所作的这些,越到晚年越恐慌,常常做噩梦、失眠,不得已让秦琼、尉迟恭守卫。

为了不被后世唾骂,拼命当明君,殚精竭虑各方面力争最好,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朝廷事务。他常常“乙夜忘疲,中宵不寐”,“披览忘倦,每达宵分”;广开“直言之路” ,杜谗为治;想方设法征集人才……


李世民的一生不断为皇权劳心劳神,他从一即位就担忧后代会重蹈自己覆辙,可是他所担忧的还是防不胜防。

他的嫡长子李承乾起初深得他的喜爱,8岁立为太子,他给李承乾配备最强的师资力量培养他,子生活上给与他最深的父爱,后来李承乾患了足疾,在叛逆期还明目张胆大搞同性恋,宠幸男宠“称心”,刺杀老师张玄素等人,李世民仍未打算废除他的太子位。

直到贞观十六年,李承乾刺杀怀有夺嫡之心的胞弟李泰(李世民嫡次子),失败后,不思悔改,竟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起兵逼宫,触碰到李世民底线,但李世民并没有对其按律当诛,而是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李承乾死在流放地后,李世民很伤心,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李泰涉嫌谋嫡被改封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为避免再有兄弟相争甚至相杀的事情发生,李世民日思夜想,决定立年幼的儿子李治为太子,因其性格温和、软弱,就算他以后即位也必不会做出手足相残的事,如果立其他儿子就不敢保证了。

对此,他说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可见其为了保住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心爱的儿子,他用心良苦,但最终还是没有保住嫡长子承乾,这令他十分悲痛。

四、不能正确面对死亡,对身边亲人、大臣的死,过度悲伤。

李世民除了遭受了家庭变故、一些亲人的背叛外,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如,曾经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长孙皇后的离世,自己亲手抚育的爱女的死,还有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铁杆兄弟一个个的永别,这是对他灵魂的打击,几乎要了他的命。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崩逝,“太宗悲伤不已”。 多年后面对长孙皇后的遗物他仍然悲痛欲绝,涕泪横流,不能自已,自责自己身为皇帝也无法让自己的爱人痊愈。他曾对劝他的内侍说 “我岂不知道皇后之崩是天命而不得不割情?只是想到失去贤妻良佐,仍然克制不住悲伤啊!”

李世民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丧爱女,人生几大悲剧压得他几乎透不过起来。

晚年的李世民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对于生老病死的事越发看不开,魏征,房玄龄,虞世南,高士廉的离世让他悲伤透了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世民的妻舅(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去世,高士廉病危时,李世民亲自“幸其第,流涕与诀”。又不是自己亲舅舅怎么会这么悲痛?

主要是李世民太重情,他深爱的妻子长孙皇后,年幼时很不幸,8岁丧父,是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并将她许配给李世民,他对高士廉很感激。对高士廉的死,他很悲伤,止不住痛哭,据载,刚大病初愈的李世民还想亲自去送葬,辛亏被众臣劝阻下,可他却“还入东苑,南望(送殡队伍)而哭,涕下如雨。及柩出横桥,上登长安故城西北楼,望之恸哭。”

,他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女儿晋阳公主,(李明达,幼时失去母亲,是李世民一手带大的)还没成年就去世了。


唐太宗更是悲痛异常,他止不住地哭,一个多月都不怎么吃喝,无论白天晚上只要醒着,就要哀哭,一天要哭上几十回,哀伤无法抑制,身体急速消瘦,一副形槁心灰的样子,文武大臣都很担忧他撑不过去,纷纷进谏劝慰他要保重龙体,要节哀。

唐太宗对来劝的人叹道“你们说的那些,我都明白,人死不能复生,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

“(晋阳公主)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危,李世民就将房玄龄接到自己的寝宫养病,让太医给她治病,常常和房玄龄“相对流涕”,“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房玄龄弥留之际,他亲自探视,又是一场痛哭。 “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朝大将、军事家李靖病危时,李世民带病亲自看望,见到病危的李靖后,李世民忍不住“涕泪俱下”。

“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新唐书》卷93《李靖传》

7月2日李靖去世,李世民又是痛哭不已,一个星期后他自己也随李靖而去。

晚年的李世民,心境低落,面对身边人的病、死有一种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动不动就流泪痛哭,常伴有自责接连这样对身体自然不益。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离世,对他是一次次致命的打击。

五、李世民本身有风疾

李世民得了一种遗传病——风疾,也就是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中风,高血压之类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在当时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病,从李渊起,后面的好几个皇帝都患有这种病,得这种病后就会怕湿怕热怕累,犯起病来头痛难忍。

李世民一次亲征高句丽,班师回朝后,身上长了个毒疮。他忍着病痛去灵武接纳北方降民,舟车劳顿又受了风寒。贞观二十一年,风疾发作,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月,几乎走不了路,勉强支撑着到显门外宣布大赦。五月,病情更加恶化,无力回天。


六,吃丹药

《唐会要•医术》卷八十一说

“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右卫率府长史王元策。奉使天竺。得方士那罗迩婆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上颇信之。深加礼敬。馆之金飙门内。造延年之药。竟不就。放还。死于长安。”

文中,那逻迩娑婆寐,就是7世纪时印度一个比较有名的方士。他自称有200岁,会长生不老之术,还对李世民介绍说他们国家有奇药名畔茶法水,能消草木金铁。唐贞观二十二年(648),被唐使王玄策带到长安,给李世民治病,李世民比较相信他,对他加以厚待。让他在金飚门内炼制丹药,让兵部尚书崔敦礼监管。


可是那个天竺人所造之药并没有他说的那样神奇,甚至对李世民的风疾起不到任何效果。显庆二年(657),李世民想追究其责任遣送他回国,被王玄策谏阻,卒于长安,其实这个人就是个大骗子。

但也证明李世民的确服用了丹药,不过太宗很有理智,并没有痴迷丹药,而是及时止损了。

,《旧唐·本纪第十四》载

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古诗云‘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诚哉是言也。君人者,但务求理,四海乐推,社稷延永,自然长年也。”上深然之。

李世民的风疾在无药可救的情况下,才病急乱投医去吃丹药,但没有任何效果。《旧唐书•天竺传》《旧唐书•郝处俊传》都有记载 “服竟不效”,“竟无异效”。

是药三分毒,李世民本来就病得很严重,加上胡乱吃一个大骗子的丹药,损害了身体,导致最终病逝。

李世民之死的致命原因是得了不治之症——风疾;

是晚年心灵的脆弱,他身边至亲至近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和他阴阳两隔,让他对死亡产生了很大的无奈和恐惧,纵使眼泪流干也无法释然。他一生争强好胜从不服输,克敌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他君临天下,文武之才高出前古,四夷宾服愿“世为唐臣”,可这位千古一帝终究抗争不过生死永别的打击;

是服用丹药加重了他的病情,那些个丹药所用原材料有曾青、磁石、硝石、矾石、滑石、长石、石棉、云母、铅母、砒霜、盐、石灰、醋、酒等矿产品药材,以及灵芝、茯苓、五倍子、覆盆子、天南星、皂荚、菟丝、朱草、鸡血藤等植物类的药材,还有硫磺氯化汞、硫化汞、氧化汞等化学材料,可以说丹药含有多种杂质,有毒,服用后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服用多了会直接“暴毙”,李世民的子孙后代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宣宗也是受丹药苦害而死。


最次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先天身体亚健康、长期战争对身体的损耗,及登基以来的各种精神压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