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杨志是被本身铤而走险的吗?
水浒中杨志是被自己逼上梁山的吗?
如果说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那么杨志显然不是被逼迫,而上山当的贼,他的悲剧人生,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低智商、低情商,以及不通人情世故的一系列原因所造成的。
那么,我们看一看杨志性格中有哪些缺陷,导致他的悲剧人生、悲剧命运。
选择杀。
虽然替开封府解决了难题,可知府不会也不敢对铁案徇私枉法,顶天想办法开脱,免***罪。百害无一利。
结果,受了一肚子窝囊气的杨志,怒气爆发,选择了杀。
好在开封府判得比较轻,只打二十脊杖,发配大名府。
第四道选择题——听从安排或是表现自己
杨志衰了一辈子,被发配到大名府后终于人品爆发,得到知府粱中书的赏识。
梁中书委以重任,命他押送生辰纲。只要安全抵达,就会得到蔡京的认可,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杨志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听从安排或是表现自己。
因为生辰纲曾被人劫过,梁中书加强了这次押送的安保工作。准备派遣十个禁军和十个军健,亮明旗号押送。
这是个很稳妥的押送方式。
亮明旗号,沿途各府县为了拍蔡京马屁,肯定会小心戒备,派人协助押送。
而且,一旦出事,各府县为了减轻罪责,也会全力侦查。
有他们相助,安全系数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但杨志窝囊久了,急于表现自己,竟然提出一个看似稳妥实则坑爹的方案——假扮成客商押送。
假扮客商,不但失去了府县的协助,还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强盗最爱打劫谁,肯定是过往客商啊。
可杨志还嫌目标不够鲜明,竟然让押送队伍凉爽时休息,太阳最毒的大中午赶路。
这不是摆明告诉各山头,我押送了宝贝快来抢吧。
果然,晁盖等人没费多大劲,就把杨志的押送路线探查明白,然后用用蒙汗药放倒杨志,轻松劫走生辰纲。
第五道选择题——自首或逃跑。
生辰纲被劫后,杨志依然有两个选择——自首或者逃跑。
自首,向梁中书说明情况,不是自己的计划有错,而是押送的人不配合,不听话,才着了道。
然后积极配合官府追查。
梁中书是个很精明的贪官,分得清谁是谁非。只要杨志将功补过,寻回生辰纲,依然会重用于他。
逃跑,话柄全落到别人手里,自己也将成为逃犯,落魄江湖。
没有担当的杨志选择逃跑。
第六道选择题——投降梁山或是对抗呼延灼。
杨志逃跑后,遇到鲁智深,二人合力抢下二龙山,成为名震一方的山贼。
武松、张青、孙二娘、曹正、施恩,先后到二龙山落草。二龙山的实力,在青州地界,无人匹敌。
这时,老天给了杨志一道选择题——投降梁山或是对抗呼延灼。
呼延灼兵败梁山后,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彦达。
慕容知府请呼延灼剿灭二龙山、白虎山、桃花山三股强盗,方肯替他向朝廷保奏。
呼延灼自然不会推辞,领兵攻打三山。
结果,杨志做出了他这辈子最错误的选择。
在三山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杨志竟然劝鲁智深向梁山称臣,换取援兵对抗呼延灼。
好吗,绕了一圈,杨志又回到了第二道选择题。
只是这次梁山已经变天,老大不是欣赏他的王伦,而是和他有仇的晁盖。
晁盖也好,后来上位的宋江也罢,哪里会重用杨志?
刀能安宇宙,弓可定尘寰的杨志,只能在梁山排第十七,担任八骠骑。
小结
杨志没有担当,不敢承当责任,遇事则逃,每次都做出错误的选择。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自己给逼上了梁山。
注五侯杨令公指的是杨文广,而不是老令公杨业。
要知道,杨延昭于1014年去世,终年五十七岁。《水浒传》的主线剧情自宋徽宗登基1100年开始。
杨志的年纪往多了算,算他出场时40岁,那和杨延昭这辈人最少也差了七八十年。
就算杨延昭一辈人,有人长命百岁,可让一个百岁老人生孩子,这也太难为人了。
没错!从表面上看,杨志一出场就衰神附体,倒霉事一件接着一件,仿佛是被命运推着上梁山落草。,如果你仔细研究过《水浒》原著中杨志的经历就会发现,杨志他完全是自找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其实,只要咱们将杨志落草前的经历捋一遍,你就明白了。
杨志第一次出场是在“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这一回。当时林冲为了在梁山站稳脚跟,下山抢劫纳投名状,结果遇到了杨志。
而后,杨志跟林冲打了十几个回合后,被王伦叫停。王伦见杨志本领不凡,就问他来历。杨志这才自报来历
“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顾倩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可把来还洒家如何?”
杨志本是殿司制使官,因为喜欢怪石的宋徽宗要盖万岁山,就派十个制使去太湖押花石纲回京,结果他倒霉催的,在黄河上因为风浪翻了船,丢了花石纲没法交差,他怕被处罚就逃走避难。后来听说朝廷赦了他们的罪,就想带着钱去京城枢密院打点关系,想官复原职。结果,在梁山泊这被劫走了。
你看,杨志刚一出场就带有衰神的色彩——黄河里翻船。,真的是他倒霉吗?咱们继续看。
王伦看杨志本事大,本想留他在梁山来制衡林冲,被一心想官复原职的杨志给拒绝了,于是就归还了杨志的行李,放他回京了。
到了东京汴梁后,杨志就开始打点关系。他是怎么做的呢?《水浒》原文是这样写的
杨志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水浒传》
你看,杨志费了半天劲,结果被顶头上司高俅把文书一笔都批倒,赶出了殿帅府。所以他在心里骂“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最初读《水浒》的时候,我一直是站在好汉们的立场和视角,很自然地就将他们的厄运都怪到那个逼好人上梁山的腐败朝廷上。但读《水浒》,以不同的视角再看“好汉”们的命运时我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就说杨志吧,表面上他的厄运是从黄河上打翻他押运花石纲船的那场大风开始,后来,他被赦罪到京城买官,又遇到了“刻薄”的高俅,以致官复原职失败。
按照杨志的逻辑,如果没有黄河上的这场大风,他就不会丢了花石纲,就不会有京城买官遇到高俅。退一步讲,即使这些事儿都发生了,如果没有这个“刻薄”的高俅,他后来就不会卖刀,不会杀了牛二,更不会有后来他被刺配大名府,不会有他帮梁中书押送生辰纲,不会有他因丢失生辰纲而逃亡落草。
所以,杨志完全可以将自己糟糕的命运归结为自己的倒霉。真的是这样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高俅在驳回他的申诉文书时给出的理由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也难以委用。”
你看,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为啥就杨志倒霉遇到了大风?是你杨志真的倒霉,还是能力有问题?——从后来杨志押送生辰纲出事来看,他可能真的是能力有问题。这个后面我们再细讲。
退一步讲,即使你真的因为倒霉丢了花石纲,但你出了事没有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而是拔腿就跑。咱们想想吧!这花石纲可是给宋徽宗的,那可是责任重大。杨志把花石纲给弄丢了,招呼都不打就跑路了,那责任谁来承担?肯定是要找杨志的上一级官员负责了。
杨志把锅甩了,等到大赦后又舔着脸来买官,想官复原职,这你让其他人怎么想?让高俅这个顶头上司怎么想?
如果高俅批了杨志的申诉文书,让他官复原职,那么,以后是不是所有人在出了事故之后都可以学习杨志跑路,反正有上司来背锅,反正等风头过了之后,只要有钱打点,就能官复原职。大家都这么做,都跑路甩锅,的锅谁来背?总得有一个来背锅的吧?总不能让宋徽宗自己背锅吧?
背锅的一定是高俅。
所以你看,如果杨志能动动脑子,站在高俅的角度想想,他这官复原职的申诉文书,高俅是绝对不会批准的。因为一旦他开了这个先例,那以后队伍就没法带了。
那么,杨志买官这事儿就无解了吗?真不一定。
你想啊,杨志既然能够如此堂而皇之地花钱买官,又能买通枢密院,这说明这种事儿在北宋朝廷是屡见不鲜的。他之所以在高俅那里碰了钉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他妄想“官复原职”突破了高俅的底线。再有就是,他“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
泼皮出身的高俅,根本不是个清官,如果杨志不是空手见他,给他送够了银两,可以想象,高俅虽不会同意让杨志官复原职,但也不至于将他赶出去。高俅很可能会给杨志安排个比以前低一些的其他的职位,表示等杨志日后“将功补过”,再做提拔。
很可惜,杨志进京“打点”前,可能根本就没有去了解了解他这位顶头上司的履历,就稀里糊涂地浪费了自己的毕生积蓄。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自己又在京城官场混了这么久(跟王伦说自己在东京做了多年的武官,王伦也听说过杨志 ),怎么连官场走动的经验都没有吗?即使你不懂这些潜规则,也得找个略懂一二的朋友给参谋参谋不行吗?
这就牵扯出一个更可悲的事情来了,杨志在体制里混了那么久,却没有朋友!
因为在汴梁城没有朋友,所以杨志花光了积蓄也没“走动”成功;也正是因为在汴梁城没有朋友,杨志身无分文后,只能在街头去卖祖传的宝刀。
就这样,在街头卖刀的杨志碰到了牛二这个泼皮无赖。当时施耐庵是以杨志的视角来描写牛二的形象的
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陋。但见
面目依稀似鬼,身持仿佛如人。杈桠怪树,变为疙瘩形骸;臭秽枯桩,化作腌臜魉。浑身遍体,都生渗渗濑濑沙鱼皮;夹脑连头,尽长拳拳弯弯卷螺发。胸前一片紧顽皮,额上三条强拗皱。
——《水浒传》
你看,就这么个形象的牛二,是个正常人都能断定他就是个泼皮破落户,不可能买刀,就是存心来捣乱的,根本就不会搭理他。
牛二听杨志说这是家传宝刀,要卖千百贯钱,张嘴就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
要是换成鲁智深、武松在这卖刀,听牛二这么无理取闹,绝对会将牛二揍一顿,让他滚蛋。可杨志却还费尽口舌跟牛二那解释,完全被牛二提出无理要求牵着鼻子走,失手杀了他。
你说杨志要是像后来在押送生辰纲时对手下人一样硬气(酷暑天让军汉们挑着生辰纲,谁走得慢,谁有怨言就用藤条打谁),早早地给牛二两个大嘴巴子,他也不至于杀人,牛二也不至于丢掉性命。后来做了鬼的牛二,如果看到杨志原来是这么狠,估计肯定得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中了杨志的圈套。
后来,杨志被刺配到了大名府,得到了梁中书的赏识。不久后,梁中书为了给蔡京贺寿,就安排杨志去押送生辰纲。
这梁中书也是一个不相信邪的主,杨志的案底中应该已经写明了他曾经丢失花石纲跑路的事情,竟然还敢用杨志来押送生辰纲。可能他坚信,杨志这样的能人,是绝对不会被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吧!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杨志还真就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了!
这时候,或许有人会替杨志说好话晁盖一伙人早就谋划好了,在黄泥岗等着杨志呢,生辰纲被劫了,也不能都怪杨志啊!
真的吗?咱们结合原著仔细品读。
在计划送生辰纲时,梁中书本来打算“多着军校防护送去”,但杨志却说,“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
你听杨志这语气,他只相信自己,压根儿就不相信普通的基层士兵。
杨志给梁中书出了主意
“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
——《水浒传》
要说,这梁中书也是真信任杨志,杨志说什么,他都同意。
第二天出发时,梁中书又说夫人(蔡京的女儿)也有一担礼物,要送给自己的家人们,怕杨志不知路,特地再教奶公谢都管,并两个虞侯,和他一同去。
杨志一听,觉得梁中书是不信任自己,所以安排亲信监视自己,当场就表示不干了——“恩相,杨志去不得了!”
杨志表示,派了这三人,管理权模糊,手下的人该不知道听谁的了。梁中书一听,就说都听你杨志的
梁中书吩咐道“杨志提辖情愿委了一纸领状,监押生辰纲,十一担金珠宝贝,赴京太师府交割,这干系都在他身上。你三人和他做伴去,一路上早起、晚行、住歇,都要听他言语,不可和他别拗。夫人处吩咐的勾当,你三人自理会,小心在意,早去早回,休教有失。”
——《水浒传》
就这样,杨志大权独揽
“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侯假装做跟的伴当。各人都拿了条朴刀,又带几根藤条”
——《水浒传》
你看,将押送生辰纲的队伍压缩到了十几个人,还打扮成了客商的模样,为的就是让强人们认不出他们。是啊,黄泥岗大路上来往的客商多了,晁盖等人怎么能分辨出哪个是押送生辰纲的呢?
如果你是晁盖,往黄泥岗上一蹲,就会发现,有那么十几个人,大热天的,每人都挑着上百斤的重物,后面还有人拿着藤条狠狠地抽。这时候,你就会一拍大腿,没错,等的就是他们。
哪有客商运这么重的东西不用车的?哪有这么热的天,还让脚夫如此艰难地赶路的?哪有脚夫走不动了,还拿藤条狠狠地抽的?哪有脚夫受这么大的气,还能继续干活的?
北宋那个年代,极度重文轻武,军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能这么不把人当人的,只有军人。能如此被虐待,还不吭声的,也只有那些“贼配军”。
为什么杨志在东京面对牛二时那么怂,这会对待这些军汉像变了个人似的,会那么狠毒?
原因很简单。因为杨志手中有了权力,有了梁中书给他的领导权力。杨志不管走到哪里,介绍自己时都不会忘了提自己是三代将门之后,眼睛自然也就只会往上瞅,前面他在跟梁中书提建议的时候已经表示对普通军汉们不信任了。现在看来,他不是对他们不信任,而是根本就没把他们当人看。
天没亮,杨志就让军汉们赶路,到了中午,酷暑难耐,军汉们想歇会儿,杨志拿起藤条,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抽打。如此虐待军汉,连老都管都看不下去了,劝杨志当个人吧。杨志就是一句,路上凶险。
路上是到处凶险,但你就不能有话好好说吗?跟军汉们好好沟通,这趟活虽是你杨志负责,但你不靠大家,自己也完不成啊!大家齐心协力把活儿干好了,到时候都会有封赏,你把道理跟大家说好了,谁也不会存心偷懒啊。
,杨志就是不会沟通,只会动手打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他的眼里,这趟活就是他自己负责的,功劳也好,责任也好,都是他杨志的。至于这些军汉,他们在杨志眼里根本就不是人。杨志就是这么个不把下属当人的领导,所以他之前在黄河翻船,到底是倒霉,还是他不听劝,非得大风天逼着船家赶路呢?我情愿相信是后者。
在杨志的鞭打下,军汉们到了黄泥岗实在是走不动了,纷纷倒地不起,表示“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
杨志拿起藤条便打,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到这时,这个押送生辰纲的队伍已经到了哗变的边缘了,就算晁盖等人不出现,相信他们也很难走到东京汴梁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被吴用给智取了。杨志自知无法向梁中书交待,便再一次跑路了。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杨志是因为倒霉才上的梁山吗?
梁山上的很多好汉,都可以说自己是被别人逼上梁山的,唯独杨志不能说,因为他是被自己逼上梁山的。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杨志的确是被自己逼上梁山,尽管他是名将之后,但他属实不会做人。至少纵观一下他上梁山之前所发生的事,你会发现他的种种行为几乎都是骚操作。
起初,他随九位制使按照不同的线路一同运送花石纲,而他这一路比较倒霉,花石纲乘船运输的时候遭遇风浪,即使直接沉入河中,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是无法打捞的。然后呢?作为北宋的朝廷官员,杨志竟然跑路了!
先不说造成花石纲损毁已经是重大失职,由于自己是名门之后,杨志不可能隐姓埋名,这个灾祸是躲不掉的,他如果有点最基本的情商,事发的第一时间就应该立刻汇报情况并请罪认罪,可你跑路是什么鬼?
河中遇到风浪是自然因素,倘若杨志抓住这一点,说不定还能弄一个酌情处理,可你连这种机会都不抓,而采用了更极端的逃跑手段,那事情就无法收场了。
不久后,东躲西藏的杨志也自认为这不是合理之计,作为朝廷官员的他也更舍不得官位。思前想后之下,他决定变卖家产求得一个活路,能保住现有的职位那是最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也算是使劲浑身解数上下打点,九个同僚制使答应为他说话,高俅殿帅府下属的枢密院在给钱的面子下,也帮助杨志不断运作,杨志更是花费大价钱打造了一堆美玉,他也终于等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机会——高俅想要面见他!
其实,当这个通知下来的时候,殿帅府就已经给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杨志没事了!因为高俅想要惩办你,还用得着接见你吗?一道命令传递下去,杨志立马就得被送进大牢!
所以接下来面前高俅,如何把那对美玉送上去?如何把事情和责任说的冠冕堂皇?这就需要一番学问了,可接下来的杨志又干了什么?
高俅杨制使,请起吧。
当高俅见到跪拜的杨志,第一句话就给出这样的态度时,人家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显杨志不会有什么事了。
高俅这对玉器是送给本官的吗?花了多少钱?
杨志大概五六百两吧!
高俅的话看似不经意,可杨志更不经意地回答,直接就把自己踹到了谷底。话说人家可是位高权重的太尉,你想使钱哪能明码标价?话说你知道高俅的价码是多少?倘若你不知道他的底线是多少,那你就不应该透露你自己的底线。倘若高俅的价码更高,你的一句五六百两,岂不是等同于高俅就值这么点钱?
所以这句话过后,高俅的脸色明显有了变化,他直接抛出了一句让杨志难以回答的问题该不是变卖花石纲而得来的钱吧?
听闻此话,杨志的脸色也是相当难看,他更是无法回答,他只能磕磕巴巴地强调,自己运送花石纲的时候的确遭遇了风浪,罪过不在自己。
如果说杨志的一句五六百两,让二人谈话的气氛扭转,杨志在高俅面前仍然极力狡辩,并主动强调翻船的原因是因为风浪。此话一出,杨志就彻底没有回头路了!
话说你为何要求见高太尉?还不是人家高俅控制着你是否有罪还是没罪?也就是说,甭管你在运输的途中有没有遭遇客观因素,这个解释不能从你的嘴里说出来,而应该设法从高俅的嘴里说出来,因为是你求着人家办事,而不是逼着人家替你办事!
既然担任着押送花石纲的任务,不管遭遇何种意外,花石纲丢失都是铁打的失职,杨志不应该有任何狡辩的心理,倘若他老老实实的认罪,并且默默无语的将高太尉打点明白。接下来的事根本用不着你去解释,高俅自己都会帮你找一个好理由。
杨志需要做的事其实很简单,倘若高俅询问美玉的价格,杨志完全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强调自己仰慕太尉,并且得知太尉喜好玉器,便特意从外地寻找到一对美玉而送来,他甚至可以谎称这对玉器是自己祖传之宝,价格的事完全可以避而不谈。而接下来的花石纲一事,既然是下属且有求于人,你就干脆老老实实的认罪,因为你认罪或不认罪,这都没什么意义,真正能给你定罪的只有高太尉!
倘若他把话说得圆滑一点,并且老实认罪,高太尉反而不会对他进行严惩,可杨志的一系列骚操作,直接把自己送到了坑里。
随后好不容易出来,身无分文的他决定卖刀,当在街头的杨志遇到一身痞气的牛二时,以牛二胡搅蛮缠的状态和杨志官场上的见识,后者不可能看不出牛二一直在捣乱,那你还跟他较什么真?惹出人命好玩吗?
随后在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自己摇身一变又成了其麾下的部将,杨志可算是翻了身。面对押送生辰纲的任务,杨志也毫不犹豫地揽了下来,倘若能成功完成此次运输计划,那杨志的地位将彻底坐稳,自己的一切好运也将接连而来,可然后呢?
运送途中,杨志不停地对押送生辰纲的厢军殴打辱骂,甚至对协助运输的老管家也没个好脸。虽说这些厢军是你的手下,可他们更是梁中书手下的老兵,能加入到此次行动当中,这些人的身份和地位也同样不一般,你杨志确定都能得罪的起?尤其是老管家,按照这位老者的话来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作为梁府的老者,众人都对他恭恭敬敬,唯独杨志亮出一副恶劣的态度,任务还没完成,梁中书手下的人就得罪个遍,杨志后面的日子能好过?
至少随后的事实表明,当他们被蒙汗药麻翻后,其他人为了逃避责任,竟然将杨志也说成是劫走生辰纲的主要案犯,倘若杨志与他们的关系融洽,又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尴尬?
倘若众人关系融洽,事发后众人只会一同报官,就算闻讯后的梁中书大发雷霆,只要众人不向杨志泼脏水,只要老管家愿意替杨志说几句话。梁中书的怒火会消很多,毕竟这生辰纲不是杨志抢的,就算杨志搞砸任务,他也不至于在梁中书的手下彻底混不下去!
这还没算自己被麻翻醒来之后,杨志竟然第一时间选择跑路,话说就不是你100%的责任,你总是第一时间跑路干啥?本来还能解释,这下你是彻底也解释不了了!
其实说来说去,对杨志的一句话就够不会说话、不会做事、不会做人!
奇闻怪事
- 元宵节可以办什么活动?元宵节可以做什么活动
- 如何打造吸引人的暖色调背景
- 还是觉得你最好让黄子华再次出圈 离开栋
- 小学生知道的中国之最图片(看遍中国的五湖四海
- 新建区陶粒生产厂家地址
- 《死囚乐园》:读者真实评价如何 值得一读吗
- 俞渝朋友圈内容深度:如何她的日常分享
- 谁的气场压过范冰冰国内有很多御姐范、气场
- 小米手机价格概览:你关心的性价比之选
- 深圳女装品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时尚潮流
- 如何获得更合理的车险价格
- 湘菜十大招牌菜红烧牛肉乾隆鸭纷纷上榜,第一
- 如何跨越星河,追寻万里浪漫之旅
- 放世界之最(西十高铁又传新消息!建成后,将创
- WooLand World世界网红城在津启动 四大基地赋能产
- 新冠疫苗接种后健康码什么时候更新 新冠疫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