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汗青上有没有两边都是名将,两方打的半斤_怪人怪事

现代汗青上有没有两边都是名将,两方打的半斤

怪人怪事 2023-05-05 09:19www.bnfh.cn怪人怪事

古代历史上有没有双方都是名将,两方打的势均力敌,计谋频出的战役?

发生在1855年3至5月的太平天国冯官屯之战,就是一场双方用计颇多的战役,尽管战役的规模不大,坚守在冯官屯的太平军不足600人,围攻冯官屯的清军高达上万人,而所谓的冯官屯也只是一个规模大一点的农村而已。

1855年3月17日,得知战友林凤翔率领的太平军北伐军已经在连镇全军覆没,在附近坚守高唐十个月的太平军将领李开芳决定率领残余的太平军突围,目的地是高唐以南约50里的一个叫冯官屯的村落。

因为这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富裕农村,为了防止马贼抢劫,这个村庄的富户已经将村庄打造成一个小型城堡,村内还有存储巨大的粮食,完全可以实现长期坚守。

当天中午,李开芳率领剩余500多名官兵突围,尽管冯官屯有着完善的防卫,但李开芳采用急行军的模式,几个小时内狂奔50多里。等到冯官屯当地村民得知太平军来袭的时候,李开芳已经率领手下杀到了冯官屯的村口。

由于猝不及防,冯官屯被太平军攻占,尾随追击的清军由于被甩在身后,第二天也就是3月18日,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先头部队才来到冯官屯外围。但由于兵力不占优势,清军发起的进攻很快就被太平军挡了出去。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僧格林沁与李开芳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计谋对抗战。

1、由于李开芳知道几天之内清军的大队人马就会围攻冯官屯,他也需要在这段时间里将冯官屯打造成一个更加坚固的军事堡垒。别看一战在几十年后才正式爆发,但在这场战斗中,李开芳就玩出了非常经典的壕沟和堡垒防御。

村内的所有道路中间全部被挖出一条壕沟,所有壕沟都相连到一起,壕沟每隔一段距离打造出一个碉堡,守军都躲藏在各个碉堡或村内一些坚固的房子中,平日里出行,他们都要在壕沟内完成穿梭。也就是说,他们的一切行动都在半地下完成,除非村外清军射来的枪炮会恰好落到壕沟内,否则他们的火力将完全失效。

反之,清军若想向冯官屯发起进攻,村内的太平军可以凭借壕沟和碉堡对冲进村内的清军展开杀伤。可僧格林沁也不是吃素的,面对李开芳的堡垒防御,他也同样玩出了围攻连镇的老套路清军在冯官屯之外连续挖出两条宽约一丈的壕沟,壕沟将村子彻底包围,清军驻扎在两条壕沟之内,挖出来的土在壕沟内侧砌成一道高约一丈的土城。

你用堡垒玩防御,我就用堡垒玩围困,壕沟防止你跳过去,土城可以居高临下进行射击,你村内的粮食是很多,但在围困的状态下,看你能坚持多久?

2、在这第一轮对决下,李开芳很快就显现出了劣势,他也随即采用了反制措施秘密挖掘地道,一直挖到土城下方,以爆破的形式炸开土城,坚守在冯官屯的太平军守军趁机冲出去。

结果,在多次爆破突围之下,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僧格林沁虽然多次指挥清军将企图突围的太平军堵了回去,但自身也伤亡惨重。尤其是这样的围困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可上万人吃不到几百人,正在京城观战咸丰皇帝能愿意吗?僧格林沁也为此多次受到斥责,李开芳勉强扳回来一局。

3、眼见自己陷于被动,僧格林沁很快就在第三回合中展开反击,他雇佣数千民夫,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挖出了一条长约百米的水渠,将上百里里外的一条河的河水引了过来。僧王直接引水灌进冯官屯,以水淹的形式来展开反击。

这一招也彻底改变了冯官屯之战的局面,在大水的突然灌溉下,李开芳完全措手不及,已经挖到土层下方的多条尚未使用的地道直接被水淹没,大量放在地下储藏的粮食和火药也被水浸泡。太平军只能躲藏到房顶或地势高洼处,由于没有渡船,李开芳和他的手下几乎丧失了突围逃走的可能。

第三回合结束,清军与太平军打成了2比1。

4、但仗打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僧格林沁又玩出了更绝的一招,白天的十几个小时,清军在村外的炮队不停地向村内开炮,太平军在夜间才能停止躲藏和休息。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僧格林沁竟然准备了大量的青蛙,并投放到了灌进冯官屯的水中。

由于青蛙的固有特性,附近有人时青蛙不敢乱叫,清军的炮队就在夜间不停的侦听,冯官屯村内的哪个位置没有青蛙的叫声,就立刻朝那个位置开炮,青蛙成为了一种山寨版的夜视仪,指引着清军的炮手精准的命中太平军在夜晚的躲藏地点。在这样的炮火打击下,太平军伤亡惨重,幸存人数也仅剩200多人。

5、5月28日,约140名太平军渡水向村外的清军投降。但实际上,这是李开芳的一个计谋,按照他的设想,这些太平军出降后,清军一定会在设立一个临时战俘营,并且对这些放下武器的人疏于防备。趁此机会,李开芳率领剩余不足百人向战俘营的位置突围,营内的140多名太平军官兵趁机发起暴动,抢夺清军的武器并配合村内的人一同突围。

可狡猾的僧格林沁早就猜到了对方的想法,当这些太平军表示要投降的时候,他下令这些投降的人需要一个一个的走过来,每出来一个人,僧格林沁就下令五个清军士兵对其进行反绑,并在四个方向看住这个俘虏。结果,清军动用了近千人,将这140多名俘虏全部分别看管,这个举动完全出乎了李开芳的预料。

结果,等到李开芳发起突围的时候,由于140多名俘虏全部被控制,村内的太平军根本得不到内应,突围失败。

6、5月31日,无计可施的李开芳被迫选择率领剩下80多人投降,但他仍然幻想出村后寻找机会逃跑。可僧格林沁是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的,他向村内派出20条小船,以每船四人的形式将80多名俘虏分别带了出来,由于这些人全部分散,集体反抗的可能性直接被终止,李开芳一次企图突围的努力宣告失败,他和所有俘虏在随后惨遭杀害。

在这场大对决当中,僧王最终以5比1胜出。




南北朝时期,东魏与叛将侯景的涡阳之战就属于这种对决。这场战役中,慕容绍宗、侯景、斛律光、段韶等新老名将斗智斗勇,精彩迭出。

慕容绍宗-高欢留下的侯景克星

南北朝时期,宇文泰、高欢两位枭雄一西一东,各自裹挟皇室元氏,均自称大魏正统,史书将他们称为西魏与东魏。双方常年鏖战,高欢虽实力占优,但短期内也拿宇文泰毫无办法。

公元546年,年老的高欢卧病在床,替高氏经略黄河以南地区十四年的悍将侯景放出狠话“高王在上,我自然不敢有二心;要是高王没了,我可没办法跟那个鲜卑小子共事!”

他说的“鲜卑小儿”,就是高欢的长子高澄。(高氏其实是汉人,但由于常年在边镇,已经明显的鲜卑化。)

弱肉强食的南北朝时期,悍将造反如同家常便饭,高氏父子对侯景自然早有戒心。同年底,高欢在病榻之上,向忧心忡忡的儿子高澄面授机宜“侯景掌握河南大军十四年,平日里就飞扬跋扈,脱离了我的掌控后,一定会图谋不轨。以他的能力,当今少有敌手。但除了一个人慕容绍宗。这些年,我刻意压制慕容绍宗,就是为了把他留给你,好好栽培成你自己的亲信。”

慕容绍宗,前燕名将慕容恪之后,是否真的能压制侯景?事实还真的没那么容易。

以少胜多,侯景击败慕容绍宗

公元547年春,高欢刚死,侯景就迫不及待的外结南梁,起兵反叛。高澄遵循父亲遗命,任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率军南征。

起初,得知高澄可能派韩轨、高岳等将领来对付自己时,侯景嗤之以鼻;但最终获悉是慕容绍宗领军时,他不禁大惊失色“是谁教鲜卑小儿派绍宗来的?难道高王还没死吗!”

慕容绍宗率十万大军南下,轻松击败了前来接应侯景的南梁数万兵马,并俘获了其统帅萧渊明等众多将领。

其后,东魏大军直奔侯景而去,后者率领全部家当--数千车辎重、数千战马、将士四万,退保涡阳,依托涡水对抗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到达涡阳,迅速抢占上风位布下军阵;侯景见状则坚守不出,一直等到风停后才迎战。

两军拉开阵势,将要正面硬刚之际,慕容绍宗吩咐将士“侯景一向很多阴谋诡计,尤其擅长抄敌军后路,我们要做好应对。”如他所料,侯景果然暗中派出了包抄部队,不过未能得逞。

双方正式开打。侯景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名将,面对两军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以及东魏军骑兵较多的优势,他命令士兵穿着短甲(活动方便)、手执短刀,冲进敌阵后低头猛砍对方的人腿马腿。东魏军猝不及防,全线败退,慕容绍宗狼狈逃到谯城。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信邪的斛律光被上了一课

在谯城,面对偏将斛律光、张恃显的鄙视,慕容绍宗略显尴尬“我打的仗多了去了,但从未见过侯景这样难啃的硬骨头。你们要是不服气,可以自己出去试试。”

斛律光后来成了东魏/北齐军队的顶梁柱,不过此时还是个小角色。他很不服气,披挂上阵带着兵马前去挑战侯景。临行前,慕容绍宗再三交待他们不要渡过涡水。

和张恃显一起带军来到涡水北岸后,斛律光隔着河射侯景,遭到了后者的嘴炮攻击“好你个愣头青,我可是你父亲的老友,哪有这样对长辈无礼的?看你这不敢渡河的怂样,一定是慕容绍宗教你的吧?”斛律光被识破,一时尴尬的哑口无言。

侯景可不客气,他让自己的神射手田迁隔河回射斛律光,正中其坐骑的胸口;斛律光换了一匹马躲在树后面,结果还是被射中,只好灰溜溜的跑回了军阵,再也不敢出风头。张恃显更惨,直接被侯景手下生擒,好在过了一阵就被放了回来。

最终,这二位也步了斛律光的后尘,识趣的跑回谯城。

此时,东魏的另一位统帅段韶想了个阴招,他暗中派人在上游顺风放火,意图烧掉侯景军营。不过这一招也没起到作用侯景率领骑兵冲进河里晃了一圈上岸撤退,沿岸草地全湿,大火压根无法蔓延。

军事能力强悍的侯景,最终败于后勤和人心

就这样,两军相持数月,侯景虽在对阵时未落下风,但由于粮草难以为继,再加上本身是背叛东魏,道义上不占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越来越不利。

年底,后经手下大将司马世云向慕容绍宗投降。公元548年初,双方交战之际,为了鼓舞士气,侯景忽悠手下将士,说他们的家属已经全被高澄所杀;慕容绍宗则对天发誓,声称不仅叛军的家人安然无恙,即使他们自己如果弃暗投明,也会官复原职,既往不咎。

侯景的手下本来就不愿投靠南梁,听到慕容绍宗的保证后,大量将士临阵投降,余下的兵马人心涣散,一时崩溃。仅带着800人南逃的侯景,则被慕容绍宗放了一马(事实证明,慕容绍宗这是故意纵虎祸害南梁)。

至此,涡阳之战以东魏获胜结束,原本想趁火打劫的南梁政权,不仅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还引了侯景这只恶虎入室。

各位名将的迥异结局

此后,侯景、慕容绍宗、斛律光、段韶这四位在涡阳之战中登场的将领,步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涡阳之战,侯景体现出的军事才能令人服气,不过他的人品可就不怎么地。臭名昭著的侯景之乱,令曾经富庶的南梁江南地区化为人间地狱;多行不义必自毙,在陈霸先、王僧辩的打击下,侯景最终被手下所杀,甚至尸骨无存。

立下大功、被封为燕郡公的慕容绍宗,却在第二年就死在了战场上。公元549年,东魏围攻西魏颍川,引来洧水灌城。慕容绍宗在视察战场时遇到大风,藏进战船躲避;戏剧的是,风势过大,吹断了系船绳,慕容绍宗的船飘向颖川城;不甘被城头的西魏军乱箭射死,一代名将慕容绍宗投水而亡。

在涡阳之战中还是配角的段韶、斛律光,则成了东魏(北齐)的主心骨,他俩连同兰陵王高长恭,数次遏制了西魏(北周)的攻势。,在段韶病死后,斛律光、高长恭先后被自毁长城的齐主杀害,曾经实力强大的北齐逐渐衰落,最终被北周吞并。

南北朝时期,连年的无休止征战,虽然呈现了令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战役,却包含着底层百姓的无尽血泪与辛酸。侯景这类残暴军阀的存在,更是所处时代的悲哀。

正史漫谈,以史为鉴。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有一个十分重视的将领叫陈诚,在蒋介石眼里看来陈诚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名将。

尤其是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更把陈诚当作是全国“剿匪”总司令。

今天我们就说一下陈诚和粟裕将军的之间的较量吧。

尽管说陈诚大权在握,头上顶着各种很牛的头衔。,他和粟裕将军之间较量起来,跟粟裕相比,还是差了很多的。

因为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带领的华野军真的是打了太多的胜仗了,陈诚对粟裕不得小心应对。

本来一开始陈诚是想要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来消灭共产党的。

,事实上华东地区上,仅仅粟裕的一个华野军,就让国民党损失惨重。来自于华野军的打击,让陈诚明白了一个道理。

也可以说他是被华野军给彻底的打醒了,想要消灭共产党,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要说三到六月了。

就是三到六年的时间,都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那时候粟裕带领的华野军,打了苏中七场战役,而且全部取得了胜利,这个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苏中七战七捷。

粟裕的胜利,对于陈诚来说就是一种耻辱。一开始粟裕胜利,陈诚失败蒋介石还是可以容忍的。

,当粟裕占领了临沂之后,蒋介石就彻底的容忍不了了。

毕竟临沂是军事要塞,是进入华东地区的门户。

当粟裕的华野军占领临沂之后,蒋介石给陈诚下了命令,让他无论如何不管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临沂给夺下来。

这时候的陈诚,已经不能不小心应对了。为了能够拿下临沂来,陈诚派了四路大军,直扑临沂而来。

看到如此气势汹汹的陈诚,粟裕想到的是,不和陈诚硬拼。毕竟我们只有留住人,才能夺取最终的胜利。

城市是死的,暂时给到他们,大不了我们在重新夺回来就可以了。

在得到党中央的允许之下,粟裕打算给陈诚一份大礼,表面上粟裕是把临沂让给了陈诚。

,事实上粟裕带着全部华野军,已经到了鲁东北地区。

在这里粟裕打了几场胜仗,消灭了几十万国民党的大军,最终还取得了莱芜战役的伟大胜利。

本来陈诚占领了临沂,他是很高兴的,,当鲁东北尤其是莱芜战役失败之后,这时候的他真的是五味杂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蒋介石更是对陈诚恨铁不成钢。

可是,此刻的他在想派人去鲁东北支援,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这时候鲁东北的广大地区,都已经掌握在了粟裕带领的华野军的手手里。

你看这就是名将陈诚和粟裕将军之间的较量,几乎每一次粟裕都能够走到陈诚的前面,大概这就是粟裕将军能够战胜陈诚的原因。了他们之间的较量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曹操打败了汉中的张鲁,占领了整个汉中,刚占领成都不久的刘备集团被吓得一日数惊。

曹操的主薄司马懿劝曹操乘刘备立足未稳,攻打成都,占据蜀郡。

曹操因为许昌发生叛乱,他要带大军赶回去平叛。说了一句,既得陇,何望蜀焉。


他留下夏候渊,张郃,郭淮,徐晃四员大将带领五万兵马镇守汉中,自己带兵返回了许昌。

曹操为他这次错误的决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让他后悔半生,之后他再也没有机会亲自收复蜀郡了。

曹操留下的四员将领都是军中宿将,久历战阵,都可以独挡一面。他相信这四人的能力,进可以攻占益州,退保守汉中绰绰有余,他才会放心返回许昌。

,他低估了刘备,低估了刘备集团的实力。

曹操命夏侯渊总督汉中,张郃率军南下巴西,欲占巴西和巴东。

刘备派手下大将张飞、黄权在巴西瓦口关迎战张郃。张郃战败,退回汉中。巴西之战拉开了汉中大战的序幕。

张郃退守汉中后,刘备的谋士法正,建议刘备集中全力攻取汉中。


法正的对战机的把握非常及时,他对刘备说

曹操留在汉中的将领比不过我们的将帅,一旦攻下汉中,以汉中为基地,上可以倾覆曹操,复我汉室。中可以夺取雍凉二州,扩大地盘。下可以固守汉中,作长久之计。

法正的战略高度,罕有其匹。刘备非常认可。于建安22年调集蜀中精锐,倾尽全力攻打汉中。

刘备派张飞、马超、吴兰、雷铜率精锐骑兵攻打下辩。曹操派出曹洪、曹休、曹真率虎豹骑抵挡。

张飞带一支佯动,装出要载断曹洪大军退路的样子。

此计被曹休识破。曹休建议曹洪不必理会张飞,趁蜀军分散之际,集全力攻打吴兰,雷铜。

吴兰,雷铜二将被曹洪曹休斩杀,所率士兵伤亡殆尽。


张飞,马超只得率军退回,蜀军失利。

这次交手,蜀军对阵的是曹操最精锐部队。将领也是曹操本家人,吴兰,雷铜二将,也算是死得其所。

刘备又派大将陈式带兵攻打马鸣阁道,要阻断汉中与许都的联系。

曹军名将徐晃力战陈式,将陈式击败。蜀军死伤惨重。


这两次交手,均以蜀军失败告终。汉中之战已持续一年了。刘备一无所获,还损兵折将。

但刘备深信法正之谋,不占领汉中决不罢兵。他多次派人催留守成都的诸葛亮急派援兵,速调粮草。

诸葛亮咨询功曹杨洪,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生死存亡要害之地。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这是家门口的祸患。如今形势,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往救还有什么可疑虑的。


诸葛亮听从了杨洪的建议,倾尽全力征兵筹粮,刘备在汉中前线损耗的兵力粮草得到了补充。

刘备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率军,偷渡沔水,绕过阳平关,奇袭定军山。

夏侯渊见刘备占领了定军山,留郭淮、徐晃守阳平关,他与张郃领军前往抢夺定军山。

夏侯渊是富于战阵的将领,他不急于攻打刘备,而是扎下营寨与刘备对峙,目的是消耗刘备的粮草。

刘备不会与之长久对峙,他放火烧去烧夏侯渊营寨鹿角,与义子刘封轮番不停地猛攻张郃防守的东围鹿角,逼迫夏侯渊分兵来救。


当夏侯渊分出一半兵力来救张郃时,埋伏在南围鹿角附近的黄忠突然起兵杀出。正在指挥士兵灭火的夏侯渊猝不及防,被黄忠一刀斩杀。

黄忠带军乘机冲进夏侯渊营地,将魏军将领赵颙杀了。


张郃收陇溃兵退回阳平关。

魏军主帅被杀,刘备军心大振,挥兵直扑汉水。

郭淮领军前往汉水阻击。他的手下建议郭淮依汉水扎营。

郭淮军少,他认为依汉水结营是向刘备示弱。他在远离汉水地方扎营,想让刘备的军队渡过一半后进行反攻。

刘备并不上当,没有马上渡汉水,而是让士兵占据有利地势,与曹军形成对峙,再找机会攻击魏军。

此时曹操已率援军来到了阳平关,将粮草屯积在北山。

赵云和黄忠见曹操粮草堆积在北山,率兵前往,要烧毁曹操粮草。

曹操最喜欢断人粮草,焉能不重兵防守。

前锋黄忠陷于曹兵重围,赵云死战救黄忠逃脱,奔回自家营寨。


赵云见魏军势大,自己兵少,就大开寨门。曹军见状,以为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

观望间,赵云擂响战鼓。曹军惊慌而退。赵云命弓箭手向逃跑的魏军射击,魏军死伤惨重。

刘备与曹操在汉水隔江相持半年,刘封耀武扬威,屡屡出兵挑战,差点把曹操气得吐血。

曹操见刘备军占据了有利地形,攻也不是,退也不是。仗打到这个份上,汉中成了曹操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北面还得肩负防止匈奴南下的重任。南面孙权,关羽虎视眈眈,许都人心不稳。如果大军在汉中迁延日久,北方、南方和许都难免会发生什么难以挽回的大事。

曹操长叹一声,无奈撤兵。但他不回白来一趟汉中,他非常明白,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将汉中十万百姓迁往关中,把一个空旷无人的汉中丢给了刘备。

刘备迅速占领汉中全境,趁曹操退兵之际,派刘封孟达迅速攻取了上庸三郡,扩大了战果。

汉中之战以刘备惨胜而结束。

汉中之战曹刘双方名将尽出。

刘备方除关羽镇守荆州没有来参战外,所有叫得出名号的将领几乎全部参战。计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黄权、魏延、刘封、陈式、吴兰、雷铜等。加上刘备的谋主法正自始至终参与谋划。

曹操方的夏侯渊、夏侯惇、张郃、徐晃、郭淮、曹洪、曹休、曹真等都是曹军一等一的战将。才智之士主簿杨修随军参与。

刘备军队精锐全出,人数略少于曹军,但刘备军在家门口作战,军队补充较快。

而曹操方军队人数虽多过刘备方,但他还需要防守北方的匈奴,南方的孙权和关羽,难以迅速补充战损。

两方将领勇猛和才智也相当。双方将领在长达两年的战争中,计谋频出,斗智斗勇,互有输赢,打得异常惨烈。

汉中之战刘备方之所以能取胜,有三个因素是曹操不具备的。

一是刘备的决心。按法正和杨洪的分析,汉中对于刘备集团来太重要,刘备是志在必得,是不惜一切代价下了死决心非占领汉中不可。

反观曹操争夺汉中之心没有刘备那么强烈。

所以在整个汉中之战中刘备是取攻势,曹操是取守势,相持到,胜利的天平渐渐向刘备倾斜。

二是刘备的谋士法正军事奇谋迭出,让曹操都为之惊叹。而曹操方的富有谋略的司马懿未得到曹操重用,汉中之战中没有出场。汉中之战,曹操谋士只带了个杨修,刘备参谋人才强过曹操。

三是刘备有诸葛亮这个大能人在后方为其转运粮草,征集兵员,镇抚益州,让刘备无后顾之忧,能安心在前线指挥作战。

汉中之战,刘备方兵力损失不小,但刘备占据了汉中,上庸三郡,拥有益州和荆州南部四郡,刘备集团达到全盛巅峰期。

汉中之战刚落下帷幕,刘备还在舔伤口,关羽就强行发起了襄樊之战。

在关羽急需支援时,刘备无兵可派。上庸刘封部只有一万兵力,又是刚占领,尚末稳定,需要巩固战果,也无法对关羽施以援手。

关羽荆州兵团在曹操和孙权夹击全军覆没,关羽战死。

刘备集团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汉中之战取得的辉煌战果因关羽之败,荆州之失几手被抵消。

汉中之战却得得一个当时意料不到的收获。


曹军的一员偏将王平被刘备俘虏,投降了蜀汉。后来王平接替魏延守汉中,差点歼灭魏军十万入侵军队,为蜀汉续命二十多年。




古代历史上有没有双方都是名将,两方打的势均力敌,计谋频出的战役?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势如破竹一举打败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国军,推翻了蒋家王朝。在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我军涌现出了很多名将指挥有方、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以少胜多、百战百胜的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粟裕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名将,他一生当中打了无数的恶仗、险仗,在他的英明指挥下,都能化险为夷、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比如解放战争初期,他帅领的华野解放军,在山东省境内打一次漂亮仗。在那一次战役开始时,国军名将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中将,帅领的是整编师,军队人员三万多,都是美制装备,可以说是武器装备精良,军人素质比别的国军都高。号称没有打过败仗。就因为张灵甫太骄傲了,对粟裕同志帅领的土八路不放在眼里。结果被华野层层包围在孟良崮山上。

这次战役粟裕同志采取围点打援的作战方法,先派两个纵队守护住几个路口,防止外援敌人前来解救敌七十四师。然后集中几个纵队兵力,把七十四师赶到孟良崮山上。再逐渐缩小包围圈,一举消灭了敌整编七十四师。名将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中将在战斗中阵亡。

这一仗打的干净利落,一个敌人也没有逃跑,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都做了华野的俘虏。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后,受到中央军委的通报表扬。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